我辭職了,覺得很焦慮自己很沒用,我想離開了。

問:

心情抒發
口袋怪獸
2021-04-13 23:09

我很自卑,在學時為了為了不讓自己和父母失望,我非常努力的得到好成績,出去比賽得獎,但是對自己的要求就越來越高,累積的壓力越來越大。
直到之前剛出社會做第一份工作的時候
心理狀況就突然急速下降,沒有什麼強烈的原因和理由,老闆同事也都很好
我知道都是自己給的壓力和焦慮壓垮自己,所以我辭職了,找了份不相關的兼職先做著。

現在不知道怎麼辦,覺得自己好沒用,這代表之前付出的一切都白費了。
否定的聲音和痛苦的記憶一直在我腦中回繞,常常莫名其妙的哭,因為小事而哭,父母也都覺得很失望很丟臉,我開始害怕別人的眼光,他們一定也覺得我是很玻璃沒用。
每天要假裝自己沒事的出門很痛苦,我對活著感到疲勞,以前有興趣的娛樂都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也覺得自己好孤單。

雖然我現在很想離開,但我不能就這樣丟下我父母,目前想等到未來父母先走了,幫他們都安排好,我就再跟著走。
但也想如果有意外發生就好了,這樣就不是我的問題,而是意外發生沒辦法而已。

我想念以前我那還很好、很有希望的時光。


答:

你好,

看得出來你很辛苦也有努力過了,所以覺得累了。

其實心理狀況突然變糟並不需要甚麼特定的理由,就像運動選手如果長期的過度使用身體,自然就會累積很多小傷,哪一天累積超過身體能承受的極限,不需要遇到車禍還是甚麼的,而只要一個簡單墊步,可能就會變成大傷。

心理狀況也是。

如果沒有甚麼強烈的原因,你的心理狀況就急速下降,就只代表一件事,就是你的生活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充滿著會讓你受傷的原因。

然後因為你一直活在那樣的環境裡面,以為那些都是正常的,不會讓你受傷,最後傷勢爆發的時候,才會誤以為沒有甚麼特別強烈的原因。

但可能真正的狀況是你的生活原本就充滿著那一些強烈的原因,只是你都習慣到麻痺了。

總之呢,在這種狀況下,其實休息是好事。

雖然你周遭的人,甚至是你自己,會認為現在你找了一份不相關的工作做可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但是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其實這是正確的判斷。

當下如果心理狀況掉到一個很恐怖的狀況(ex:常常無緣故的掉淚、每天想自殺...),那麼遠離壓力源會是最重要而且最正確的一件事。

直到自己的狀況回復到一定程度後,在慢慢的,循序漸進得讓自己回到過去的環境,去接受自己能承擔程度的壓力,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狀態找回來。

就像受傷的運動員也不會一回來就是最高強度的比賽,而是一路復健,再來參加隊內訓練、二軍比賽、一軍比賽......慢慢上來。

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議你接受它,慢慢來才會好的比較快。

給你一些建議吧。

1. 滿足自己期待大於滿足他人期待

如何處理自卑呢。

常見的方法,也是你的做法,就是用逼迫自己,放棄自己的願望選擇優先滿足他人期待的方式,希望靠他人的稱讚來彌補自己的自卑。

雖然這一種方式在短期內會有用,真的受到他人稱讚的時候,會讓自己感覺到舒服一點。

但在根本上,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

當你選擇放棄自己的願望與期待,選擇優先滿足他人的期待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暗示自己一件事情:

「他人是重要的;自己是不重要的。」

「他人是有價值的;自己是沒價值的。」

「他人是高大的;自己是低下的、卑微的。」

所以我需要靠他人的認可,才能讓自己感覺有價值一點。

長期來說,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你更加的自卑。

就像,一個人如果肚子餓了,如果這個時候,他選擇靠外在刺激,靠打電動刺激麻痺自己,讓自己忘記餓的感覺,雖然短時間內會有用,但時間一拉長,反而他的肚子會越餓,狀態會越糟。

相反的,如果他往內看,看見自己肚子餓的慾望,好好得去吃飯滿足它,這時候問題才會真正的解決。

同樣的,對於自卑,想要靠外在的稱讚,暫時的麻痺自己的自卑感,也是一個短期的不良做法。

而是要懂得往內看,學會看見自己想要甚麼,看見自己對自己的願望以及期待,學會看見那些願望以及期待的價值。

然後好好的發展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認同自己的同時,他人也可以認同自己。

區別在於,不是放棄自己的期待與想法,只選擇滿足他人的期待。

而是,優先看見自己的期待與願望,然後好好的發展它們。在自己也能認同自己、喜歡自己的情況下,再去考慮滿足他人期待,或是讓他人認同自己。

更具體來說,就是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讓自己的價值觀可以與他人的和諧相處。

而不是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只跟著他人的價值觀,滿足他人的期待。

就像,讀書獲得好成績,最根本來說,不應該是一件滿足父母期待的事情。而是為了自己。

對自己有高要求,也不應該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是為了自己。

如果真正的自己,其實沒有想要讀書沒有想要好成績沒有想要好表現。那麼這時候更該做的是,好好的發展自己的價值觀,好好得去弄清楚自己想要甚麼?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不是「應該」的生活而是「想要」的生活。

當你不做這一件事,你的生活就永遠被其他人拉著走。

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其他人就會用他們的價值觀來綁架你的生活。

你的評斷標準永遠只能跟著其他人走,他人是為居高位的法官,而你只是個卑微的嫌疑犯,不管做得多好都會被質疑,那麼久了自卑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所以,永遠優先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就算自己的價值觀跟他人不一樣也沒關係,對你自己誠實就好。

2. 就算失敗了,付出的一切並不會白費。

付出的一切並不為白費,因為「失敗」本身,就是你的收穫。

簡單舉個例子,當我花五百元買樂透,結果啥都沒中,這時候很單純的來看,會覺得我付出的錢都白費了。

但是我得到的是,當我沒有花五百圓滿樂透的話,我就會一直想著「要是我花五百元買樂透會不會中頭獎」這個問題。

相反的,正因為我買了沒有中,我才能從「會不會中」這個問題中逃出來。

甚至是去進一步的思考,這一個經驗帶給我怎樣的啟示。

我可能從此學習到,買樂透中獎是一件機率很低的事,因此之後選擇不買了。

但若是我沒有這一次的經驗的話,我可能就會一直想著,「要不要買要不要買?真的不會中嗎?說不定萬一這次我買了就會中了」之類的問題。

或者我在換一個說法。

假如我今天花了一萬買樂透,其中的一百元中了一千萬,那麼我能說除了那一百元以外的九千九百元,都浪費了嗎?

但事實是,如果我沒有花一萬元買,我可能根本買不到會中的那一張,如果我只買一百元,我可能根本不會中。

這就是失敗的價值。

當然事後要說我知道中獎號碼是很簡單的,但回到一切都還沒有確定的那個當下,成功與失敗,都是不確定的,成功與失敗都是一樣的。也只有堆出足夠的失敗,才能讓自己更接近成功。

不該因為事後的失敗,而低譭事前的判斷選擇。

不論是事前錯誤的選擇,以及失敗本身,都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因為失敗讓你確定了這一件事情這樣做會失敗。

如果你沒有失敗過,你下一次碰到一樣的狀況,只會用一模一樣的方式再失敗一次。

因為你沒看過那樣做會失敗。

3. 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況?

如果努力沒用的話,先學會放棄。

簡單的來說,你按照舊的方式,舊的模式,很努力的做,最後得到的結果就是很活得很痛苦。

那麼一般人最簡單會想到的,就會是不夠努力,要再更努力一點。

但是,努力有其極限,努力超過極限的結果就是受傷。

當努力沒有用的時候,甚至越努力越痛苦的時候,這就代表舊的模式、方式有一些問題。

這時候就要學會放棄。

放棄原本舊的觀念、舊的模式。

這樣才有可能會有新的方法或模式。

當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的時候,第一個該思考的是,放棄甚麼狀況會好一點。

不論是放棄好表現、好成績、好工作、放棄父母的期待、放棄三十歲前一定要結婚的想法、放棄不想麻煩朋友,不想求救的想法......

如果努力沒辦法過的幸福一點,那麼該思考的就是,放棄甚麼可以讓你過的幸福一點。

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會有新的局面會出現。

--

最後,

我看到你的信提到很多次父母。

雖然你可能覺得這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其實不是。

不一定每一個人的父母都在孩子的生命中佔很大的份量。

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你沒有必要滿足父母的想法或是期待,也沒有一定要在乎他們的眼光。

如果父母是你的壓力源的話,我會建議你某種程度上拉開與父母的距離。

不論物理上或是心理上,比如說搬出去住。

試著獨立一點,試著建立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

而不是把他人的價值觀當成是自己的。

試著活出自己的人生。

祝你順利。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