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就是我不太能夠具體分辨自己的情緒,只能大略分辨出我現在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不是會想哭。拿最近發生的事情作為例子好了。
這裡前段和後段是兩個不同時間點。前段是去年,後段是現在(今年寒假)。
前段。
我有一個女朋友,我自己也是女生,然後她和我討厭的一個人曾經很要好(這裡簡稱和她曾經要好的人A),本來我是沒有討厭A的,反而當時我們一群都還蠻要好只是感覺的出來她跟我女友比較好一點。A當時自己有交往對象而我們也認識,但A的感情走的不順(對方不是很在意她),於是她便每天和我女友訴苦,除了訴苦以外還分享生活大小事每天都聊很久。當時我的感覺很複雜很不開心,雖然我知道應該要體諒A但是我心裏又覺得蠻不開心的覺得A幹嘛什麼都跟我女友講(A本身也喜歡女生),然後也會常常要我女友陪她出去講講話幹嘛。我就覺得我們明明一群都還蠻要好為什麼都只跟我女友講然後就讓我覺得我被隔在外面了,當然這也是他們的自由啦只不過我很不舒服。後來A甚至辦了一個只有我女友可以追蹤的小帳分享她的心情,我直接爆炸(雖然這也不關我的事但我理智上就是過不去)而我女友後來也把那個小帳退了在A療傷比較好一點後。我是蠻相信他們兩個不可能有什麼,但我還是不舒服。暑假過後A和她對象復合,而她對我們這群原本跟她要好的人就幾乎翻臉不認人除了我女友。不認人我覺得也還好但令我生氣的是之後有一次我們這群意見不合,明明不關A的事A卻來罵得很難聽,原因只是因為我們(這個我們沒有我女友,是我和我另一個朋友而我們原本都同一群)和A的對象意見不合。這點讓我超級不爽也因此更討厭她。她失戀時其實我們這群人都知道只是她是無時無刻更新她的心情狀況給我女友,而我們其他人也會撥時間陪她出去吃飯等等,幾乎只要她不開心而我們也有時間就一定會陪她。現在她好了,卻這樣對我們讓我超不爽,而且她感覺還是跟我女友很好這讓我更不爽。但後來我女友也跟A比較淡一點了因為她知道我不喜歡。目前告一段落。
補充說明,我有和A好好講過就是我覺得她有點太依賴我女友,並且和她說明我能理解她現在需要有個出口發洩但希望她可以另外找個人發洩而不是我女友,她也說她可以理解。但情況並沒有因此有任何改善。
後段。
最近會又心情煩躁是因為A又分手了,然後我女友知道,我不知道。其實我沒有很在意A的感情事了畢竟心裡已經沒把她當朋友。但我很怕當時訴苦事又重演,但我女友跟我說不會變以前那樣,A現在不會什麼都跟她說了,她已經有其他可以處理情緒的方法。
感覺一切都好了但我心裡還是不開心。但我不知道我在不開心什麼,明明我心裏非常確定我女友喜歡我,也知道我在她心裡比其他朋友都重要,那為什麼我還是不開心?討厭自己女友和自己討厭的人要好這是什麼樣的情感?佔有慾嗎?我想我一部分也是在生氣A的作為吧。站在我的立場我會覺得她明明有其他朋友卻一直要和我女友訴苦到底是何心態?她自己也有交往對象她難道不能理解如果有個人一直找自己女友無時無刻聊天的不開心的心情吧。那為何不能體諒我還繼續這樣的行為,還是她就只是覺得我女友是個很好的訴苦對象她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我也想過要在乎她的感受畢竟她不快樂,但為什麼我必須因為她的不快樂而讓我也變得不快樂?還是這一切都只是因為人就是自私的,我們都只想到自己才會這麼痛苦。
也許換個角度想這整件事都不關我的事吧,可是那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我要不開心了。我也不知道這種不開心從何而來,並且我也沒有想要壓抑這種情緒,為什麼別人的訴苦聽起來很讓人同情同理,而我的情緒想來想去就只是噁心的嫉妒吃醋,為什麼這種情緒是噁心?我明明也很痛苦啊,更知道自己沒理由也不需要嫉妒,抑或是我看不慣A的種種作為?
這種不開心到底是什麼?
這篇有點長,謝謝使者,辛苦你們了。
請你們幫我分析一下這件事的狀況,謝謝。
如果我真的做錯了很多的話,也請求你們不要用太嚴厲的話苛責我,謝謝你們。
祝 新春愉快。
你好,
了解自己的情緒本來就是一件比想像中還要困難的事情。
情緒是一個很難被明確描述的東西,就像我們不知道他人體驗到的痛苦、幸福跟自己體驗到的痛苦、幸福是不是一樣的東西。
比起想要精確地用字詞描述情緒,我更傾向用一種「情境」的方式來思考情緒。
一個人到底為什麼會不開心呢?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甚至同樣的一件事對於不同人來說生氣的點可能不一樣。
比如男朋友約會遲到。有的人在乎的是遲到這一點,不管是自己的男朋友還是普通朋友,只要有人跟自己約時間遲到她就會生氣。
有的人則可能在乎的是感覺自己不被重視這一點。如果普通朋友約時間遲到則不會生氣,但如果是跟男朋友約會,自己都有好好化妝打扮了男朋友卻遲到,自己就會生氣。
有的人則是跟自己約的人遲到,但沒有事先告知就生氣。因為等不到人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等的感覺很煩,所以會不開心。但如果對方遲到前會先打電話跟自己講,就不會生氣。
想要了解這種情緒上細微的差異,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情境式」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想像一下畫面:我現在生氣了,那假如誰多做(或少做)了些甚麼事情,我才會覺得不生氣,覺得滿意。
這種思考方式跟一般的注重語言,注重因果、注重邏輯的思考方式的不同點在於,
很多時候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在生氣甚麼。
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師可能很喜歡生氣罵人,看到有人成績考得很不好就罵人,看到有人在走廊上亂跑就罵人,看到學校裡面有男女生靠得很近就罵人。
表面上會覺得他生氣的原因是因為有人考試考的不好,或是有人不守規矩......
但真正的狀況可能是,就算每一個人把規矩做到完美了,但他還是不開心,還是想罵人,而且不管怎麼樣其實我們都可以找的到罵人的原因。
如果當事人(或是他周遭一些比較懂人類情緒的人)懂得話,就會明白一個人的情緒的原因,通常不會是表面上說出來的那些理由。
而是一些更深層的東西。
可能那個老師生氣的原因是因為他想要被自發的稱讚,想要被自發的尊敬(但是他又表達不出來),又或者是工作上上司的壓力給得太大,讓他必須用亂罵人的方式紓解壓力,又或者是他最近要結婚買房子,發現錢不夠,於是潛意識羨慕無憂無慮的小孩子,認為為什麼小孩可以過得那麼爽但自己卻要過得那麼辛苦,於是就選擇亂罵小孩子。
想要了解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情境。
就像一個奧客可能問題很多一直生氣,然後不管怎麼幫他解決問題他還是會找出一堆新的問題,很多時候只要懂得如何讓對方在心理上滿足(讓對方覺得開心、覺得被尊重),然後就會發現奧客的問題都沒了。
這時候我們才能確定對方情緒真正的需求,其實是想要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想要自己被尊重,而不是那一堆表面上提出來的問題。
所以回到了解自己情緒的方式,同樣也是利用對自己行為的觀察以及分析,以及對情境的想像。
如果你會對你的女友以及A的行為生氣,那麼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下,你的女友以及A,做出怎樣的行為(或者不做怎樣的行為),你才不會生氣。
這一種想像,不是非常粗糙的,比如說你可能覺得假如你的女友跟A不聯絡的話你就不生氣了。
當然這也是一種選項,但是如果想要了解情緒更深層的原因的話,其實這樣簡單的想像是不夠的。
而是要更加的細膩以及豐富。
比如說想像一下假如A跟你女友抱怨時,她們也讓你也在場,而且你們聊得十分愉快,他們都會聽你的意見而且表現贊同,那你還會生氣嗎?
假如你在場,但是他們都把你當空氣在聊天,你會生氣嗎?
比如說想像一下,假如有一個B(但你不討厭他),他也常常找你女朋友抱怨,那你會生氣嗎?
假如有一個B,不只找你女朋友抱怨,還找了其他很多人抱怨,但依舊佔用了你女朋友的很多時間,讓你無法與女友相處,你會生氣嗎?
假如B找你女友訴苦的時候,不會占用到你跟女友相處的時間,而都是挑你女友有空而且你們沒在相處的時間,你會生氣嗎?
假如一個C,在你的朋友圈是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也就是說大家都認同他,而且他也不會亂批評人),一天到晚找你女朋友訴苦,你會生氣嗎?
假如今天找你女朋友訴苦的人,是一個確定喜歡男性的女生,你還會覺得生氣嗎?
透過這一種不斷的切換角度,切換情境,甚至實際上去體驗過那種情境,感覺過自己的情緒,我們才可能真正的了解到自己情緒深處的原因。
你可能會發現讓自己生氣的點是你女友跟你對於朋友的判斷標準不一致(你覺得你討厭的人你女友應該也要討厭)。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生氣的點是你跟女友的相處時間被佔用了。
你可能會發現你生氣的點是覺得一個會亂批評別人的人不值得被好好的對待。
你可能會發現你生氣的點是你想要像A一樣的對你女友訴苦但是你做不到。
你可能發現你生氣的點是擔心自己的女友被A搶走,或是你女友不懂得避嫌。
你可能發現你生氣的點是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女友的贊同或尊重。
...
可能性有很多,但這只有靠你自己去觀察去體驗,才有可能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
想要了解情緒,靠的就是這種對情境的了解,以及對行為細節的觀察。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