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問:

心情抒發
口袋怪獸
2021-05-06 22:25

我最近的負面情緒暴漲...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家去畢旅我沒去的原因,又或者是在家待著沒人陪著的原因...我突然發覺當放假放久了也會變的無趣沒意義...我真的好矛盾...想離開家裡,卻又不想跨出這個舒適圈...我知道這樣想不太好,但是我是真的很想死...死了就自由了...也可以不用再處理一堆麻煩的人際關係了...

我何嘗不想轉念...我何嘗不想嘗試交朋友...我何嘗不是想跟家人好好溝通...但是我目前的狀況根本沒辦法這麼做,我知道這會被當成藉口,但是我常常覺得我是不是多餘的,為了融入大家被迫戴上了微笑面具,為了迎合家人戴上了乖孩子面具,為了配合醫生變成了藥罐子,我何嘗不想讓自己好一點...


答:

你好,

如果嘗試任何的方法都沒有用的話,或是自己的狀況糟糕的沒辦法讓自己做出任何嘗試、任何行動的話,那麼我的建議就是,先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所有的行動都先停止,讓自己先回到一個歸零的狀態。

就像一個磅秤要能夠良好的工作,我們首先會先把磅秤上所有的重量都拿開,然後校準歸零。之後才可以確保磅秤良好的工作。

懂得先拿開所有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力量,把他人對自己的要求,或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應該,全部都拿開。先認識一個原本的自己。

找到自己的原點,校準歸零後,我們之後才可能有意義的工作。

我之前在看一些精神問題的療法的時候,有讀到一個療法很有趣,叫作「森田療法」。

這個療法有趣的點在於呢,療法的第一個階段是「絕對臥床期」,也就是說,在當事人自願接受療法的前提下,要求個案躺在床上,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外,甚麼都不能做,就只是單純的躺在床上。

所以那一段時間,不能看書,不能看手機,不能工作不能寫作業,不能跟朋友出去玩......甚麼事都不能做。

正因為那一段時間甚麼都不能做,人們沒辦法繼續用外在的刺激來逃避內在的問題。沒辦法用看手機,喝酒,也沒辦法用必須工作,或是躲在他人的命令,來逃避其實自己不敢面對自己生命的事實。

當然那一段時間,也因為甚麼都不能做,所以人們同樣也會感受到一股來自自己的內在,一股想「做些甚麼」的慾望。

這就是這個療法的第一階段,去直面自己的精神狀況,以及感受「生之慾望」,去感受到自己內在其實有著一些基礎的行動慾望,我個人覺得挺有趣的。

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看到有一個人得憂鬱症了,整天躺在床上甚麼都不想做,肯定是會覺得不妥,會希望當事人能夠趕快好起來,趕快起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但這個療法正好相反,它要你先去躺一躺,去感覺一下,然後甚麼都不要做。

森田療法的精神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它不會想要你「趕快」從床上起來,因為當一個人得了憂鬱症,當下只想躺在床上,其實反映的就是當事人內在的能量,內在的能動性,就只剩下這種程度了而已。

而我們該做的就是,學會接受真實、順其自然,接受自己或是他人當下的動力就剩下這種程度,並且在這個前提下嘗試讓狀況好一點。而不是想用逼迫或是假裝的方式,假裝自己還有動力。

先讓自己回到自然的樣子。把自己身上的力量全部拿開,回到一個歸零的狀況。

當我們對自己的真實狀況,對自己的原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之後的修正,才能幫助到真正的自己。

就像一個磅秤要歸零前,會先把所有的重量拿開,這樣校準過後的數字才會準確,才可能量出正確、有意義的重量。

先把那些施加自己身上的力量拿開,拿開「為了融入大家被迫戴上了微笑面具,為了迎合家人戴上了乖孩子面具,為了配合醫生變成了藥罐子」的想法,我們不一定要假裝微笑,不一定要迎合他人當一個乖孩子,也不一定要假裝療程有效。

先讓自己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儘管真實自然的自己,可能不像假裝的自己一樣,能夠得到大家的接受或認同。但我們得先認識到真實的自己,先認識到真實的自己是甚麼樣子,真正的問題在哪邊,真實的模式是如何。我們才可能修正真實的自己,最後讓真實的自己也得到大家的接受與認同。

關於森田療法的一些資訊,這個網頁是我剛剛找的,我覺得寫得還算是清楚。你可以參考看看,並且我也節錄一些重點在下面。

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6%A3%AE%E7%94%B0%E7%96%97%E6%B3%95&variant=zh-hant

節錄:

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而要做到順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這一態度的指導下正視消極體驗,接受各種症狀的出現,把心思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上。

神經質者本能上是有很強的生存欲望,是努力主義者。......。最重要的是森田先生在自己切身體驗中發現"放棄治療的心態",對神經質具有治療作用。

(我個人補充一下,放棄治療不是完全等死,而是放棄「努力可以改變病徵」的這一想法,例如失眠睡不著,不是當下的努力可以改變的,而是要透過長期的覺察,了解人的「自然」睡眠模式,進而調整自己的睡眠狀態。)

森田認為,要達到治療目的,說理是徒勞的。......。單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實際體驗到才能有所改變。而人的感情變化有它的規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強;聽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漸消退;......。因此,要求患者對症狀首先要承認現實,不必強求改變,要順其自然,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情感,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

順其自然。對出現的情緒和症狀不在乎,要着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即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

不要努力貴函有所謂「努力把痛苦當作痛苦來接受」的說法,倘真這樣努力,就又使痛苦成為雙重了。實際上即使不努力,痛苦終究還是痛苦。所以,想特意設法取消痛苦這是多餘的。降臨在身的災難,湧現心頭的痛苦,除了承認事實、聽之任之,別無它法。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這四個字則是治療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對"順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夠深的或是錯誤的,因而造成森田療法對他們的治療毫無效果,甚至使他們對森田療法本身是否有效都產生了懷疑。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含義,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強迫觀念的患者,他可能就會錯誤的認為"順其自然"就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迴、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麼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而我們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規律的,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馬上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努力複習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麼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又比如說一個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內向,他和陌生人說話時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他覺得不應該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現得不緊張,其結果是他越來越緊張,以至於到現在看到熟人也開始緊張了。他之所以會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症狀,其原因是他違背他自己的"自然規律"。他的性格是內向的,而內向的人的特點就是靦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談話,肯定會出現緊張、不自在的心理反應的。而他自己卻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規律",和"自然規律"對抗,結果必然會如此。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我個人補充一下,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以聊天講話會焦慮來說,順其自然就是接受聊天講話本來就會緊張焦慮,為所當為則的是,就算緊張焦慮,但我們還是要主動找人聊天。所謂情緒自然的消失,指的並不是某一天開始我們就能夠不緊張不焦慮了,而是我們能夠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有與他人聊天的能力。但當我們有這個能力後,緊不緊張焦不焦慮也不重要了,所以那些感覺自然的就會消退,因為你覺得沒必要關注它。而相反的你若是抱著自己緊張焦慮就會講話講得不好,不緊張焦慮才有可能講話講得好的話,那你就會持續關注著緊張焦慮的情緒,緊抓著那些東西不放,最後情緒反而無法消退。同時我們也該認識到,講話講得好不好,跟自己緊不緊張是沒有絕對關聯的,它跟你有沒有大量的講話經驗、有沒有練習,有沒有準備,聽的人喜不喜歡你,還有很多東西有關。接受這個自然定律,而不是認為講話講得好不好「只」與自己緊不緊張有關,就算緊張我們也可能把話講得很好。)

為所當為:做應該做的事,堅持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無論自己的心情如何,這是森田療法的最關鍵措施。但是,如果為了鍛煉自己去做與自己意願相反的事則不是為所當為的真正意義了。

--

希望以上這些對你有幫助。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