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諮商師的移情作用

問:

愛情疑難
口袋怪獸
2021-05-08 23:27

使者您好!我閱讀了您的許多文章,發現到你對於人的互動關係有極其獨特的見解,以及在一篇文章中您有提到:「在現實生活中人跟人的互動交往本來就會有傷害、本來就會有誤解、本來就會有拒絕」讓我想起之前曾經諮商過的一位心理師,因為她同樣說過這段話,因此鼓起勇氣希望能和您對談。

在大學三年級時我對於自己感到驕傲,我獲得了許多次書卷獎,並且有著完整的實習經歷,但遺憾的是四年級的暑假開始犯了許多錯誤,原先計劃要考一場在專業上的考試以及準備英文檢定和研究所的推甄,但後來因為父親生病,要面對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在四年級的學費以及生活費需要靠自己來承擔,這樣的壓力迫使我在原先已經安排好的暑假,移除了大量的時間去打工,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在打工上也影響到我對於這兩場考試的準備,所以在考場上失敗了,研究所也沒有申請,緊接著隨著四年級的開學:我又選擇了不適合我的課程,投入了半學期的時間才發覺到自己並不適合那門課程,因而選擇退選,但想到自己投入了如此長的時間在這沒有結果的事情上,就對於自己感到相當的不滿,以及知道了有獎學金申請的管道卻沒去申請(太忙碌於課業及打工),錯失了一筆真正可以幫助的我的錢。但不幸還沒結束,規劃於四年級下學期的實習也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而無法開始,這半年來許多發生出乎於意料外的事情,讓我很難以面對及忍受自己的失敗,因此聯繫了學校的心理師進行了晤談,晤談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在情緒上無條件的支持、同理、關心,我發覺自己喜歡上了那位心理師,這讓自己有羞愧的感覺,卻又忍不住去接近對方,隨著晤談的進行,我覺得問題沒有獲得解決,面對心理師喜歡的情感卻日益嚴重,我的狀況是越來越糟糕,並被通報於家長及系上的師長,通報時,我感受到自己的對於這件事意願不受到重視,導致後續晤談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衝突與對立,因此沒能順利結案,並且因為輕生而被家人送進精神病院,出院後,我曾聯繫過那位心理師,希望能再進行一次結案,卻被拒絕了,在內心深處一直覺得諮商的事情及喜歡上心理師的議題沒有妥善的處理完。

這些超出我預期的事都是個別獨立的事件,卻存在著連鎖效應,一件事情的失敗衍生出另一件失敗,現在的我要準備讀研究所卻依然無法忘記過去的失敗,我害怕自己所做的每個選擇,我害怕結果不是我能接受的,並沈浸在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中,不斷去想自己從那個環節開始犯錯,進而改變了我人生的走向,我對現在的自己感到很失望,我覺得好像人生中的每個選擇,都會影響著未來所得到的結果,現在的我生活在懊悔之中,多麼希望能回到過去告訴當初那個做出錯誤判斷的我,提醒著人生的每個選擇都只有一次,我希望使者能從另一個角度協助分析過去的事情,並告訴我接下的的人生該如何走下去,我覺得自己想活下去的動力慢慢的流逝,不知到自己究竟是優秀還是很爛的一個人。
謝謝您!


答:

你好,

生活中有那麼多變化辛苦了。

分成幾點討論吧。

1. 失敗會不會導致下一次的失敗?

第一點來談的就是,生活中不同的事件到底會不會互相影響,一件事的失敗會不會導致另外一件事的失敗?一定要某件事先成功,我們才可能在之後的事情上成功?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也不是」。

以金錢狀況跟感情狀況來說吧,它們某種程度上算是獨立事件。

一個人在金錢狀態上的匱乏確實可能導致他在後續經營感情上出現問題,比如說因為錢的關係吵架。但同樣也有一些人即使賺的錢不多但仍然有能力經營好感情,可能因為他與他的伴侶物慾不高而且價值觀接近。

相反的,一個人賺很多錢,確實可能在後續的經營感情上帶來一些優勢,比如說節日可以去比較有氣氛的地方。但同樣有會有一些人賺了很多錢卻把感情狀況搞得一團糟,比如說一直加班沒時間經營感情。

其實每一個獨立事件,「理論上」都是可以不互相影響的。

但是「實際上」,那些獨立事件是有可能互相影響的,會互相影響的根本原因在於:人的生命不是獨立的。

或者說,人的時間、精力有限。

當我把一段時間精力花在A事情上的時候,就代表我不能把該段時間精力花在B事情上。

當我專心在工作,同時間我就不能跟女生約會;當我在跟女生約會,同時間我就無法投入在工作。而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都不練習跟女生相處,就算最後工作很成功,還是可能在關係經營上失敗;花太多時間在練習跟女生約會,然後都不賺錢工作,最後也可能因為經濟的因素被女生拒絕。

所以我們知道了,一件事情的失敗,確實可能會導致另外一件事情的失敗,但也可能不會。同樣的,一件事情的成功,並不一定能保證之後的其他事情,也都會成功。

所以重點反而在於,對於整體模式的覺察,或者說大局觀。

舉個例子,圍棋基本上是一個看誰地拿得多就贏的遊戲。

而在圍棋中呢,有一個詞叫作厚勢。它的意思就是指現在還沒有圍成地,但是在將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可以圍成地的一塊勢力。

有一些人下棋的策略是,不管厚勢,先盡可能的快速拿地。所以他會在每一個小局部,選擇快速得利,實地的下法。

相反的,有一些人下棋的策略是,先不管實地,先選擇累積厚勢,然後相信那些厚勢在將來的某一天能夠轉換成真正的地。所以他會在每一個小局部,選擇實地受損,但可以累積厚勢的下法。

但一味的佔實地不顧厚勢,最後可能被有累積龐大厚勢的人一次逆轉,佔了三塊地的大小卻比不上對方一塊地的大小。至於一味的累積厚勢,卻不找機會轉換成實地的人呢,最後也可能錯過轉換的時機,發現整盤棋已經沒多少地方可以轉換成地了,空有厚勢也無法發揮。

所以真正的高手,是有著大局觀,以及能夠平衡全局的人。

他能夠在一些局部選擇表面受損,看起來是虧的下法,但是能在全局獲得更大的利益。同樣的,他會在全局的考量,知道某個局部該收穫的時候,果斷的選擇收穫。

局部的成功與失敗,從來不代表全局的成功與失敗。

比如說在台灣經營不良的手搖飲店,為了生存只好拓展海外市場,卻意外的在海外發展壯大,也獲得更廣大的市場。

比如說沒考上某個第一志願,所以填了別的科系,但幾年後可能意外發現新選擇的科系前景不錯,而過去的第一志願卻緩緩的在沒落。

一個有能力把人生過得不錯的人,不會是在每個局部,每個小測驗小考試、每個小選擇小判斷都作到完美的人。

反而更多是一種全局觀,以及協調、整合的能力。

面對每一次選擇或是挑戰,他們不會用盡全力的想找出最佳解,也不會覺得必須每次都戰勝挑戰。而是懂得綜合判斷。

成功的機率有多少?成功收益又有多少?失敗的機率有多少?失敗的損失有多少、能承擔嗎?

又或是判斷出這次的選擇或挑戰根本無關緊要,所以完全不會想花時間精力在處理這次的選擇或挑戰,而是把精力花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總之回到你的問題吧。

你的失敗到底是不是問題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但我會建議你,不要一直想著這次的失敗會導致下一次的失敗,即使這可能是真的。

而是你要有能力做好大局觀的判斷。

懂得明白某些局部的失敗是沒關係的,最後仍然有可能整體是成功的。

適當的選擇放棄某些局部解,因為人的時間精力有限。

下棋一次只能下一個地方,一段時間內也只能做一件事。

如果同時要打工賺生活費,又要準備考試,你該明白放棄某些局部是必然的。

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選擇一個東西必然代表另外一些東西被犧牲,如果甚麼都想做到完美,做到成功,最後被犧牲掉的可能是你的身體健康或是心理健康。

真正的高手不會想要在既有的條件下把每一個小局部做到成功,做到完美。

而是懂得重點在哪,懂得適當的放棄與選擇,以及在局面惡化的時候,依舊有能力調整玩法與策略。

2. 心理師與移情作用

基本上呢,移情作用的發生、喜歡上心理師是一件有可能會發生的事,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需要覺得羞愧。

當有一個人願意對你好,願意傾聽你說的話,願意與你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困難,願意給你支持,那麼人們自然會對這樣的對象產生好感。不如說不產生好感比較奇怪。

問題在於,這份好感的表現形式。

就像我們不會把對父母的喜歡,對小孩子的喜歡或是對情人的喜歡混在一起一樣。

對於心理師,有好感是正常的。而重點在於我們要把這份喜歡,這股能量,引導到甚麼地方去。

在諮商室建立的關係,有它大致上的模樣。而那個東西,與實際上男女情愛的關係,是不一樣的東西。

當然我知道如果有一個又年輕又漂亮又會傾聽又善解人意的女朋友是一件再完美不過的事。

不過你知道當一個既會傾聽,又善解人意的角色時,對方的內在都經歷些甚麼嗎?

一段男女關係,如果被經營成諮商者與被諮商者的關係,那代表那一段男女關係是有問題的。一個人不會想在愛情中永遠的當一個必須無條件支持與傾聽的諮商者,也不會永遠的想當一個無力的、被體貼照顧的被諮商者。

我知道你對於心理師有喜歡,也知道你在這段關係中體驗到了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

但是,這樣的東西,是一段男女感情、一段愛情關係,應該要有的樣子嗎?

如果我們嘗試去了解、去研究男女關係的話,就會明白真實世界的男女愛情,並不是那麼理想、那麼完美的東西。真實的關係經營有很多現實的條件(比如金錢)要考量,而不會只考慮精神上的理解與支持。真實的愛情也不會有甚麼無條件的包容,而是充滿著價值觀的衝突與協調。

真正的愛情的建立,與小說、動畫、電影、電視劇......表現出來充滿理想與幻想的愛情是不一樣的東西。而要我說的話,你對於諮商師的喜歡,可能還更近似於這一種情感。

就像一部好的電影同樣有它的治癒功能一樣。它可以幫助我們得到某種慰藉,體驗到某種理想的感情。但是走出電影院後,我們會知道電影中的愛情與現實中的愛情是兩回事。

在諮商室中我們與諮商師建立的關係,也只是一個存在於諮商室中的特殊關係。不代表出了諮商室,我們可以在現實中找到類似的關係。

或者說,就算哪天你真的跟你的心理師交往了,你確定你們在現實中的關係,也能經營成你們在諮商室一樣的關係嗎?你確定對方想要在一段男女關係中,繼續表現的像是諮商師嗎?

我們或許會喜歡上某個電影角色,但我們會知道電影的演員是演員,那只是他螢光幕上的一部分而已,演員也會有自己的私下生活,演員不是故事角色本身。

同樣的,心理師在諮商室,也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生活片段而已,諮商師只是他們的一部分,他們也會有他們私底下生活的樣子。

而你對她的喜歡與認識,只是建立在諮商室的特殊情境而已。

我並沒有說這份喜歡是不好的,又或是它是假的。

這份喜歡也是真的,但它就應該停留在它該停留的地方。

就像我看到大奶正妹的泳裝照我也覺得我喜歡對方,但我喜歡的其實只是在某個情境下的大奶正妹而已,不代表我實際上與真實的對方、完整的對方經營感情,會經營得如我想像般的順利。所以我讓我的喜歡停留在看大奶正妹的照片。

讓你的喜歡回到該有的樣子。你可以喜歡你的心理師,但那個喜歡,就只是一個諮商者與被諮商者的形式的喜歡。而不是一個愛情形式的喜歡。

讓它表現的像是它該有的樣子。

3. 反脆弱、匱乏

最後,針對一下「知道了有獎學金申請的管道卻沒去申請(太忙碌於課業及打工)」這一點做回應。

你可以了解一下《匱乏經濟學》。

(一篇不錯的摘錄 https://4think.net/%E6%89%80%E8%AC%82%E7%9A%84%E3%80%8C%E7%AA%AE%E4%BA%BA%E6%80%9D%E7%B6%AD%E3%80%8D/)

簡單來說就是每個局部做到最佳解未必是整體的最佳解。甚至絕大多數的時候都不是最佳解。

把每一段時間都塞滿的工作效率不會大於中間有留空白時間的工作效率。

以醫院來說,保持一定數量的病床空著不接病人,整體的運作效率會比全部的病床都接病人來的好一點。

(沒記錯的話是書中舉例)

同樣的,對於一個人類來說,保持一定程度的無所事事的空閒時間,也是確保整體運作效率最好的方式。

這其實與我一開始提到的大局觀是類似的東西。

相關的詞還有系統的容錯性,或是反脆弱。

可以參考一下。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