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矛盾的愛情,讓我們都好累

問:

愛情疑難
口袋怪獸
2021-12-19 23:04

For 皮夫
謝謝你每次都能給我最直接的分析
我又來了

嚴格來說
這是我的第一任男友
我們說試看看
他對我很好 也很願意包容我
交往後他變得更熱情 進度好像也比較快
我有點不習慣
可能我本身就慢熱
而且我對他的愛
也不是那種激情
而是緩緩溫溫的那種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才四天而已 他也沒做什麼
我會不斷的幻想
幻想如果我們見面會有什麼舉動
有時候會覺得很幸福
有時候又突然覺得很噁心、反感
可是我覺得我是愛他的
我不懂為什麼會這樣
我原本對戀愛很焦慮 他幫我消除了
但現在他一直不斷靠近我
想有親密關系(不只是性關係那種)
我卻不喜歡這樣
我高一他大三 差了5歲 異地戀
我竟然還是覺得他有點幼稚、太黏人
可是他給了我很多安全感
真的很能夠接受我的缺點
還有古怪的個性
曖昧了一段時間
在某天深夜談完後
我決定跟他在一起
前兩天還可以
但到第四天開始我就覺得想吐了
於是我就提出了分手
分手後的兩天他都很冷不太回訊息
第三天我跟他說
我希望我們還是能像在一起前那樣聊天
他好像也同意了
所以我們就用我最舒服的方式
不用像在一起時聊的那麼密切、親密
也不會像剛分手時那麼冷淡
他這兩天回來了我們也還是有見面
這樣的距離讓我很放鬆沒什麼壓力
其實只要他不超越我心裡的那條線
讓我有獨立自主的部分
我還是很喜歡他的
只不過最近他說他不喜歡這種
要在一起不在一起的感覺
所以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
我知道跟我溝通很累
因為我爸媽也這麼說
沒辦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

除了距離的問題
其實在我們的關係中
我對他還是很焦慮
一開始我發現他對我有好感的時候
我不希望他離開我
但是我一直在暗示他
我很麻煩、我很難搞、你一定撐不下去
他卻一直安慰我 欸覺得我想太多
可是我自己都很討厭我自己了
又有誰會愛我呢?
不是有人說要先愛自己
才會有人愛你嗎?
可是單身的時候又會很焦慮
我們其實也才認識四個月而已
因為同一個國中然後都有打球
見面也才兩三次,其他都是網路上聊天
而且他在外縣市讀大學
可能是因為以前的經驗告訴我
每個人最後都會離開
所以就很不想交朋友或是喜歡某個人
我很怕被騙、怕他只是玩玩
想依賴他又害怕 覺得我沒辦法相信他
以前的我是害怕失去所以抓很緊
現在我是因為知道會失去
寧可把別人推開
否則一旦投入又會開始擔心
擔心他不回我訊息是怎樣
擔心他是不是膩了、不在乎了
擔心他是不是嫌棄我
我希望他撐下去 證明他真的很愛我
但我也希望他放棄
這樣我就可以跟自己說
你看吧!我就知道沒有人愛你

這種焦慮和矛盾不只出現在感情方面
我對我爸媽也是
從小我爸媽就很忙
我常常都跟阿嬤生活在一起
雖然他們還是會帶我出去玩
但很多時候
都是我自己在家自嗨 也不能找朋友
晚上媽媽一回家就在看電視
然後就睡倒在沙發上
爸爸則是常常要開長途車
回家後都很晚了
幼稚園的時候甚至不能每天見到
長大後情況有改善一點
但他們開始會監督我的功課
在乎我的學業
那時候我真的很討厭
我想,他們之前都沒花什麼時間陪我
現在憑什麼來管我 到底有什麼資格
直到現在上了高中
我媽更嚴重 他說話也不是很好聽
他只願意花一點時間 然後相信他看到的
也不去管我經歷什麼、做了什麼
就一直數落我 也是因為我其實在乎他
所以我才把那些傷人的話聽進去
但也因為此很討厭他 真的
請別叫我好好跟他溝通
我真的做不到 也不想
我就是固執 賭氣
我爸則是變得比較沒有管我
給了很多自由 但還是會關心我幫我解惑
也許是外面有人 也許是他真的很忙
就算我去他那邊
他也只會把我丟在家裡
丟在他辦公室「外面」等他
他不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他
我很寂寞我很孤單我很想有人陪著
可是他一回到家的時候
我又開始覺得煩 有點討厭
即使他沒有在管我
我不知道我在矛盾什麼
可能這就是我吧!

謝謝你聽我說了這麼一大堆東西
希望你不會很煩 很煩也沒關係的
雖然我每次都覺得你的回答很理性
但這樣的分析反而能幫我更了解自己
我反而更能從中得到慰藉

????


答:

你好,

以下提供一些意見給你。

1. 逃避依附

第一個是逃避依附,看你的描述你有可能是類似的狀況,所以建議你可以去搜尋一下相關的知識。

像是「依附理論」(或依戀理論)、「逃避依附」、「紊亂依附」之類的。

這邊也提供幾個我剛剛google的link,我覺得寫的都挺不錯,建議你可以好好看一看。

https://inbound.tw/writer/article/read/5129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448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4638

看你的描述,像是你會想要推開對方,或是覺得對方終究會離開之類的,都蠻符合逃避依附的狀況。

雖然說你可能符合上面描述的狀況,但也不用太把這些東西當一回事,想說要馬上修正自己。

像這種性格上的調整,都不會是短時間內可以暴力修正過來的。

這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有幾點:

第一點是你自己有相關的知識,知道自己可能有哪方面的問題,以及知道要往哪個方向修正。

第二點是良好的環境,讓你可以培養良好的習慣與信念。

第三點的話,則是你自己要有想改變的動力。

所以說呢,

關於知識的部分,我會建議你可以去好好的看我上面貼的那一些文章,看一看跟自己的狀況符不符合。假如狀態符合的話,就代表你可以多去學習相關的知識。

有知識才會讓你在長期的改變中有一個穩定的前進方向。

關於環境的部分呢,簡單的來說就是你現在的男朋友夠不夠好,能不能好到帶你走出你對愛與被愛的焦慮與恐懼。

當然我要先說,你的男朋友,沒有任何「責任」帶你走出你的心理問題。每個人的心理問題最終的解方還是在自己身上。

雖然你的男朋友沒有任何責任,但你跟你男友的互動,確實的會影響你如何看待愛情。

如果你遇到一個等級夠高的男朋友,是有可能在你們的互動中營造良好的環境,然後帶你走出你矛盾的心理狀態的。

相反的,如果你遇到一個很糟的對象,你們營造了一個很糟糕的互動環境,未來也可能讓你對愛情的負面想法,對於被拋棄的焦慮變得更嚴重。

說了那麼多呢,是想要表示,你不需要覺得問題一定在自己身上,又或是問題一定在你的男朋友身上。

確實你對於愛情的那些負面或是矛盾的想法,最終的關鍵還是要靠你自己。

然而,你選擇的男朋友,也會影響到你能不能解開自己的那些負面與焦慮的想法。

不要覺得全部都是自己的問題,想說自己的男朋友完全沒有錯,要改的都是自己。

也不要覺得全部都是你男朋友的問題,想說自己完全不改變,要一直換男朋友直到換到一個可以讓自己不焦慮的男朋友。

很多時候這都是互相的。

有一點像是,要經營一段好的感情可能雙方的分數加起來要一百分。

如果我經營感情的能力只有二十分,那麼代表另一半至少要有八十分,我們才可能經營一段不錯的感情。

但很多時候,如果你是那個八十分的人,你不會想找一個二十分的人一起經營關係,因為那很累。你會想找一個跟你差不多水準,也是八十分的人一起經營關係。

所以實際的情況可能是,我是一個二十分的人,其實我也只找得到差不多水準的人,然後我在經營關係中,會體驗到很多痛苦與失敗,但不管怎樣這都是學習的經驗。

有了經驗以後我可能慢慢進步到三十分、四十分......,然後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又不一樣了。

可能發現自己開始沒辦法忍受二十分的對象、發現自己開始懂得欣賞以前自己不懂得欣賞的優點與特質,發現自己吸引到跟以前不一樣水準的人,於是遇到一個新的對象,開始經營下一段關係......

就這樣一直修行一直輪迴,直到哪一天關係中的雙方都覺得這一段關係滿意了,彼此經營的分數加起來夠高了,就會定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改變修正自己,讓自己更進步,或是發現問題在於自己的伴侶,自己沒有辦法再忍受原本的對象,所以決定換一個新的對象,都是會發生的。

重要的是對這個過程保持覺察。

懂得學習知識,懂得修正自己,而不是覺得全部都是他人的問題。

同時也懂得選擇適當的環境,選擇一個讓自己可以良好成長的環境,而不是想說全部都是自己的問題。

2. 幼稚or成熟

第二點來談,關於你男朋友可能太幼稚,不夠成熟的問題。

其實你看了上一段之後,應該可以明白,其實這並不一定是對方的問題,也不一定是你的問題。

而是你們對於情侶的關係該如何經營,對於一段關係理想的樣子,有不同的答案。所以你們才會覺得幼稚是一個問題。

幼稚真的不好嗎?

很多的情侶平常互動的樣子看起來也很幼稚,但他們的關係還是可以經營的很好。

同樣的,也有一些伴侶,就是喜歡隨時隨地黏在一起,但他們就是喜歡這樣子,並不覺得黏在一起很幼稚,或很不好。

當然我不是想要表達你應該接受對方很黏。

而是重點在於,你跟你的男朋友,對於關係該如何經營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你覺得對方跟你想像中理想的伴侶表現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覺得對方很幼稚。

但是幼稚或很黏,真的不好嗎?不一定的。

那一樣,這個問題要改變自己或是改變環境都是可以的。

你可以覺得我就是不想要這種男朋友,所以我要換到一個讓我覺得不幼稚的男朋友。

你也可以選擇修正自己的互動方式,某種程度的包容對方,接受對方理想中的互動就是黏在一起。

重點在於,你該意識到你覺得對方幼稚的背後,其實是代表著,你有你自己理想中感情該有的樣子。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你該如何修正自己,或是修正環境,讓自己經營的感情滿意。

而不是單純的認為是對方幼稚的問題,對方不應該這麼幼稚。

就像一個擅長跟人相處的人,不論對方表現的成熟、幼稚、開放、拘謹、熱情、冷漠......,他都有辦法跟對方互動。

他不會覺得對方一定要很多話,也不會覺得對方一定要很少話,而是不管對方怎麼樣,他都能根據對方的狀態,營造一個良好的、雙方都能接受的互動。

因為他自己的互動能力夠高,所以不管跟怎樣的人他都能保持基本良好的互動(他自己八十分,就算對方二十分,加起來也有一百分),同樣的也因為他自己分數夠高,所以他有很多同樣分數也很高的人可以選。

他可以把時間花在那些自己欣賞,也欣賞自己,跟自己分數差不多的人身上。

相反的,很多自己是三十分的人,遇到一個二十分的人,互動的很不好,結果都認為是對方的問題,然後因為自己遇不到七十分的人,遇不到讓自己有滿意互動的人,所以只好把時間花在批評那些二十分的人。

其實這種狀況還蠻常見的。

像那種喜歡批評其他人不會聊天的人,可能自己也沒有很會聊天,因為真的會聊天的人都把時間花在跟聊得很愉快的人身上了,而那些找不到可以聊的愉快的人,只好把時間花在批評其他人不會聊天。

不管怎樣呢,總之就是慢慢修練吧。

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環境。

遇到很煩的奧客,可以增進自己的互動能力、傾聽能力,那就算你遇到奧客你也有可能把對方弄的服服貼貼。

但這也不代表你要把你的生命全部都花在奧客身上。當你有了足夠的能力,你就會發現你開始有更多的選擇,你發現因為你的服務很好,所以就算不接奧客也可以賺很多錢,那你就可以選擇把你的時間花在那些更好,更懂得尊重彼此的客人身上。

同樣的,你也要避免自己在有足夠的能力前,去接觸那些真的很難搞的奧客。因為那些奧客可能會讓你養成不好的應對習慣,或創傷。

基本的原則就是這樣。

男朋友很幼稚,要分開也行,不分開也行。重點在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要分開的話,下一個問題就是你能不能忍受保持單身,以及你現在的分數,你現在的能力有沒有辦法找到下一個讓你滿意的對象(還是說不管你怎麼換,其實都是差不多分數的對象?)。

選擇不分開的話,就是學習如何在你們都能接受的情況下,多創造愉快的經驗。學習如何應對比較黏的另一半,或是學會欣賞另一半比較黏背後可能潛藏的優點。

3. 愛情作為治癒的力量

最後一點,來提一下愛情作為治癒的力量。

雖然在電影電視劇小說漫畫故事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愛情作為一個人改變的泉源、治癒的泉源。

彷彿只要遇到一個夠好的對象,自己身上的所有的缺點都能夠備包容,自己身上的傷口都能夠被消化。

覺得自己一定有一個命中注定的對象能夠完美的接住自己身上所有的缺口。

但實際上呢,那些東西都只是故事。

(或者說,故事的角色作為心理情結的隱喻,用以達到某種治癒的效果)

故事中那種理想的愛情,並不是現實中的愛情,現實的愛情有它很實際的一部分。

我自己有花過一段時間研究過情感經營,以及把妹相關的知識。

在研究那些知識的過程中呢,我發現一個很根本的問題。

就是所有我追尋愛情的動力,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創傷以及陰影,來自於我希望有人能夠包容治癒我的傷口,希望有人能夠無條件的讓我感覺到愛與被愛。

但是所有我學習的經營感情相關的知識,都讓我明白,經營感情就是一個跟能力、條件有關的東西。

當我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我就能夠把感情經營的更好,但是我最深處對愛情的渴望是,我可以不用花心思在溝通,就可以被對方愛著。

我們一方面希望著自己能夠無條件的被愛著,一方面又對於自己的伴侶挑剔,希望對方能夠有良好的身材與外貌,希望對方有良好的性格能夠包容自己,我們沒辦法不看條件挑人。

所以我後來花了時間仔細的想一想,搞清楚那些東西。

我很簡單的發現了,其實我期望的愛情不是愛情。

理想中的愛情、故事中會出現的愛情,其實根本不是現實中的愛情。

那是完全兩個不同場域的東西。

我在愛情中期望獲得的治癒以及包容,那些理想的愛情,並不是愛情這個場域中,真正在談的問題。

而是應該往心理學、諮商相關的場域去尋找解答。

簡單的來說:

雖然愛情確實有治癒人的力量,但是談戀愛不是為了治癒自己。

談戀愛就是為了談戀愛,或者是為了結婚一起生活或是未來生小孩之類的。

一個想要被治癒的人,比起妄想遇到一個完美的對象談一段完美的感情,期待這樣就能治癒自己,他更應該好好的去研究一些心理相關的議題與知識,這樣更可能幫助到他自己。

讓那些該歸類給感情經營的問題歸類給感情經營。

讓那些該歸類給心理諮商的問題歸類給心理諮商。

不要去過度期待愛情的治癒功能,甚至把自己該做的心理功課丟給另一半。

一段良好的關係,確實是可以作為一個人治癒的力量。

但是關係,並不是只有愛情。

這個世界上除了愛情以外還有很多的關係。

那些關係比起愛情可能更具有良好的治癒性。

有一些人可能跟藝術建立良好的關係、有些人可能跟朋友建立很好的關係、有些人可能跟貓咪狗狗建立很好的關係......

有些人在大自然之中感覺到療癒、有些人在當志工的過程中感覺到療癒......

關係是很多樣的。而只要是良好的關係,都是能夠作為一個人治癒的源頭。

我們並不一定要依賴愛情。想說靠愛情才能拯救自己。

把愛情的治癒功能,當成是愛情最主要的功能,可能是有一點問題的。

--

最後,還是建議你可以多去書店讀一些心理、家庭相關的書吧。

像是我以前回信推薦的那些書。

看起來你會花時間整理你過去的經歷,對你造成的影響。

那麼去多讀一些相關的書籍總是會有幫助的。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