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探討

問:

愛情疑難
咖啡牛奶
2024-03-08 23:39

使者您好,有些議題我想探討一下,想聽聽您的看法。


我現在的工作是有搭檔的。自己是剛步入此行的菜鳥,而搭檔比我資深許多。其實自己會有一個有點兩難的地方。有時搭檔對我的做法表示不認同時(例如:該那樣做,而不是這樣做),我會想跟搭檔解釋為何我會這麼做or那樣做怕會有怎樣的疑慮(純粹想理性表達、理性溝通),但根據搭檔的反應,又懷疑這樣很可能會給別人「我的方法其實是不好的,別人指正我,我還嘴硬、依然故我」的感覺。甚至怕對方認為我很自以為是。但自己有時當下確實是不太明白為何那樣做比較好,或者確實有自己的考量,所以才會想表達出來、理性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理性溝通」跟「依然故我、執迷不悟、自以為是」要如何區別呢?
P.S.況且在資歷上,我非常菜,種種能力也不太好。感覺這樣子,或許確實容易被覺得依然故我或自以為是。但我其實是個蠻沒有自信的人,我也不是想否認對方的意思,只是想好好說明我的想法、考量而已。


此外,也想順道探討「懂得求助」與「過度依賴」之間又該如何區別呢?自己能力上其實比一般人弱(P.S.以前曾被鑑定為特殊生),自己打從大學開始就蠻懂得利用資源了,像是:請教別人(蠻常問人的)、利用學校的諮商資源、跟朋友或信任的老師聊聊……等。出社會後,也有用過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遇到無解、不確定該怎麼做比較好的事,也會向他人請教、詢問。有時受不太了時,都會想找人聊聊、抒發。某種程度上,覺得自己很懂得善用資源、找資源,但某種程度上,又懷疑自己是否會讓人覺得我過度依賴、軟弱、不夠堅強、什麼都要問……等?


答:

親愛的來信者你好,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抱歉過了段時間才回信給你。

以我的角度來設想,我認為你所描述的兩種狀態,來自於對方的主觀意識,也就是對方對你的好惡,會決定他對你的看法

同樣的一件事情,你以同樣的說法表達,有人會認同你,相反的也有人可能誤解你,這都無可避免

初來乍到要學會的能力是觀察,從這個人的行為處事去判斷他的作風,你可以間接地得知他是不是可以接受討論與溝通,或是對於他人的意見很排斥等等的

察言觀色我覺得相當重要,或許這就是世俗的矯情或者人情世故,但是會做人的人卻往往排在會做事的人前面,因為他們懂得讓人際關係相處的融洽與舒服

兵法也說攻心為上,很多時候能夠去表達自己真實意見,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基礎上的

我覺得在職場上需要互相配合的夥伴必須先建立彼此的默契與信任,有這樣的基礎再去表達或溝通才能避免誤解,有效的減少反彈,雙方配合起來比較容易往理想的方向前進

懂得求助跟過於依賴這一題我有所體悟,分享給你我的看法

這是我主管跟前輩給我的教誨,工作的初期他們覺得我不該一直發問

當時我非常疑惑,因為以當時的我判斷覺得我尚且無法處理工作發生的狀況,因而發問請教

因為我工作性質的關係,幾乎常常會遇到沒遇過的問題,必須想辦法排解

所以我真的很常問問題,因為我判斷我沒遇到我就會想要發問

我後來才理解他們的意思,是我沒有經過努力就想求得答案的過程,這樣是不正確的

我們應該先試著找出問題的答案,即便是錯的也沒關係,帶著答案去發問,這才算懂得求助

因為這樣的感覺是讓他人覺得你有先想過、思考過問題該如何去解決才來發問的

一開始這個過程會很糟糕,因為我以前算是想先求到答案,而忽略中間思考

突然自己要想辦法的時候,腦筋就轉不太動,工作了一兩年後才突破了一些些這種撞牆期,對這項工作比較上手一些

所以我總結到,如果遇到事情就想要求助,而沒有先靠自身能力去思考解決方案的話,那可能便是偏向於依賴他人

可以想想看問人的心態是什麼?是為了解眼前之危嗎?還是為了未來可能會再次發生而未雨綢繆呢,也許思慮的點會越來越周全,發問的深度也會漸漸地由淺入深。

咖啡牛奶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