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愛孩子嗎

人生經歷 · 2021-12-08

我知道可能是我太大驚小怪了,但我還是想知道。
上高中後,因為一些生活上的不愉快開始了自殘,但一直都很努力去遮掩;但心理上的因素還是導致了我課業成績的下滑。妹妹曾告訴過我,我爸說我這就叫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我爸的家族是比較遵守傳統祭拜習俗的那種,剛好今天又是祭拜祖先的日子。
可能自殘早就被發現了吧,我爸在我拜完我媽離開後,跟阿公說我平常就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離開家裡也好。
雖然早就有預感了,但親耳聽到還是有點難過;明明不愛我還把我養到現在,大概也是因為我的好成績讓他很有面子、未來可以跟我拿孝親費,以及他不願意背負遺棄孩子的社會眼光吧。
每每聽到別人說父母總歸是愛孩子的就覺得不舒服的我,大概不懂何謂「愛」吧。


口袋怪獸

你好,

對於「父母真的愛孩子嗎?」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明白「愛不愛」跟「有沒有能力愛」是兩回事。

很多的時候,一個人是有愛人的意願,卻沒有愛人的能力的。

一些例子像是工具人或是恐怖情人,我想他們的心中確實是「愛」著對方的,只是他們並沒有「愛的能力」:他們的行為,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對方想要甚麼,需求是甚麼,沒有辦法讓對方感覺到被愛,也沒有辦法讓對方愛上自己。

那更常見的例子呢,其實就是父母與小孩的關係。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小孩,在長大之後,開始自己當父母了,才會開始有類似:「當父母真的很辛苦」、「原來以前父母真的是愛我的」之類的發言。

這是因為,很多的父母其實並沒有愛人的能力,所以他們的小孩自然也感覺不到被愛,也不覺得父母是愛自己的。

但當他們有一天長大,真的自己當了父母有了小孩之後,他會才會深刻的感覺到,原來自己是真的愛著小孩的;同時也會發現,就算再怎麼愛著小孩,親子之間還是會有衝突,還是會有互相傷害。原來愛著小孩並不代表自己有能力讓小孩感覺到被愛,原來有愛人的意願不代表自己有愛人的能力。

講了這一堆呢,並不是要你體諒你的父母,又或是需要原諒他們沒有能力。

我自己有一段時間呢,也是在處理自己關於家庭、關於教育的議題,關於那些父母究竟愛不愛我之類的議題。於是我讀了一大堆的書籍、文章,了解到過去我經歷的哪些東西對我造成哪些影響,學習到理想上的教育、理想上的關係經營該是甚麼樣子。

然後呢,又因為某些關係,我有在現場帶一些小孩子。

我開始了解到了,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我真的知道自己曾經在當小孩的時候經歷過些甚麼,而且我也真的不希望讓我帶的小孩經歷到同樣的東西,我還擁有一大堆相關的理論知識,也認識很多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不過這不意味著跟小孩的相處可以總是那麼順利。還是會有很糟糕的時候發生。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育兒、教育相關的場域,都會強調父母老師不需要做到完美,那些整天想要做到完美的人反而會把跟小孩的關係搞得很糟,我們其實只要不要做出某些真的會造成長久傷害的行為(例如整天情緒崩潰亂罵)就很好(good enough)了。

所以,我開始了解到了:愛人的意願跟愛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或許我的父母是愛我的(也可能不是),但或許是他們並沒有愛人的能力,所以我才感覺不到被愛。同時我也理解到了,愛人的能力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也不是理所當然一個人就該會的,愛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

「愛的能力」是需要學習,以及練習的。

我花了很多的功夫學習那些知識,我也花了不少的時間在教育現場待過,我看過了一定數量的老師以及照顧者,看他們怎麼跟小孩建立關係。然後我知道了,就算一個人再怎麼厲害,再怎麼努力,建立關係這一件事情,從來就不可能做到完美。有一些時候我們會感覺到自己被對方所愛;也有某些瞬間我們會感覺到對方不愛自己,感覺到對方沒辦法用自己希望的方式來愛自己。

也因此,我開始看開了。

父母不是理所當然的有能力愛著小孩,他們也需要學習以及練習。而他們過去的人生、累積的經歷,讓某些父母只能用錯誤的方式愛他們的小孩。但是說到底,這是他們的人生,是他們有或沒有愛的能力。

而我們只能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比起「父母是不是愛著自己」或是「父母有沒有能力愛著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愛人的意願」以及「自己有沒有愛人的能力」。

當我們有愛人的能力,以及愛人的意願,就算父母不愛著自己,我們依舊有能力可以跟其他人建立關係,依舊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依舊有能力感覺到愛與被愛。

愛不是一個只有父母能給自己的東西。愛也跟我們自己有沒有意願,有沒有能力有關。

如果不能從與父母的關係中感覺到愛與被愛,那麼我們可以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學習愛的能力與愛的意願,並試著從父母以外的關係中,嘗試體驗到愛與被愛。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