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媽媽不願意接受我去外縣市工作跟我男朋友?

相處之道 · 2024-07-18

哈囉~使者您好!先謝謝你回答我的煩惱!
去年因為阿公阿嬤的事已經跟爸爸冷戰到現在都沒什麼在講話了,而媽媽因為觀念比較保守,再加上保護慾很高,導致非常不喜歡我男友以及我到外縣市工作,一直都有嘗試溝通,但是我們兩個得觀念跟想法實在差太多了,幾乎是完全顛倒的狀況,隨著時間的過去,現在的我即將要到新單位報到(外縣市),和媽媽吵架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幾乎都是在冷戰,每次吵架她也都常常在情勒我,如果不聽她的話我會後悔,以後不要找她哭著幫忙等等之類的威脅恐嚇的話,實在吵到很心累了,她也幾乎都不採納我的想法,只有我接受她的作法跟叫我以後自己想辦法不要哭著找她這兩種回應方式,很多時候我真的很羨慕別人,為什麼別人的爸媽都可以站在小孩的立場想,也不會一直想綁住小孩????現在的我已經25歲,過去我也幾乎都是當乖女兒聽她的話,難道這幾年我開始有點自己的想法跟做法錯了嗎????為什麼只要和她的想法不一樣,我就是不應該、不孝、不乖,以後會吃虧等等各種負面的回饋…..這幾天她還說出後悔養我這種話,老實說聽了很無奈,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被這樣對待,為什麼一定要全部照著爸媽的意思過日子才是孝順聽話的好小孩,這個家對我還說現在真的完全沒有家的感覺,我也不知道我接下來搬出去工作後要怎麼面對爸媽,最讓我難過的其實是我想做什麼他們都不會支持,每次聽到都只會潑冷水,一次次下來我想內心再堅強的人,也會無法堅持住吧????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雙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過生活跟爸媽互動保持平衡????
謝謝使者你的回答????


大笨象阿堂

您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

抱歉近期比較忙碌,也花了一些時間沈澱自己

晚這麼多天回信,希望你一切都好

不知道過了些時間,你的心境上

或者與家人的關係上有沒有一些變化

這幾天剛好看完腦筋急轉彎2的電影

默默也覺得關於情緒的源頭

或許就來自於過去的種種經驗

而形塑而成的信念

便深深的影響著人們對事件的看法

關於世代之間的隔閡

站在我自己的立場

肯定也會覺得父母為什麼不願意放開手

讓你去嘗試、讓你去面對可能的挑戰

明明應該是可以獨當一面的自己

卻總是被當作小孩,甚至是永遠在犯錯的模樣

只是因為我們的行為不符合期待

只是因為,我們不像曾經的他們「聽話」

最近在職場上也遇到了像這樣倔強的大人

總是對下屬充滿著不信任感

即使自己做得不對,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過錯

甚至覺得那都是下屬對自己的不尊重導致

拒絕聽下屬的解釋也放棄溝通

因為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下屬是「錯誤」的

任何下屬的所作所為,都是「不尊重」

而下屬也認為意見不得伸張覺得不被尊重

而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面

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糟,甚至造成對立

我想,對你父母而言

確實就是以「愛」為名,行「控制」之實

這也是為什麼你感覺到不舒服的主因

因為你希望被聽見,一點也好

聽聽你的說法,而不是一昧的認為這些都是「理由」

甚至利用冷暴力(拒絕談話、情緒勒索、金錢控制等)

來達到他們想要控制的目的

說到底,他們就是希望你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然而,這光用膝蓋想都不實際

因為你從來不是他們,不需要成為他們的理想

如果聽話才是理想,那麼你跟機器人又有什麼兩樣呢

更可怕的是,親情是最難擺脫的情緒勒索

因為有血緣、有養育、有道德、有社會文化

從小的教育我們常會被教導要聽從長輩的話

對你父母而言,我相信他們也是經由這樣得歷程

在他們心中形塑著畸形的、不切實際的愛

如果愛是建立在箝制思想與自由

那麼這樣的愛只會是壓力

關於這些現狀,其實很遺憾的要先有心理準備

要改變的機會微乎其微

光你設想一個從小到大都很聽話的寵物

突然有一天東奔西跑、甚至大聲嚷嚷

作為主人的你會如何看待呢

現在的我們會嘗試的去找出原因

但對他們來說,處罰跟喝斥是他們生長歷程中

最有效甚至是僅有的辦法

所以,可以想見這個過程一定是充滿腥風血雨的

我仍然會建議你嘗試溝通

我一直認為,溝通應該是不分年齡不分身分的

即使很多時候在權力關係不對等的關係下不管用

但嘗試說出的過程,才能真正助於事情的改變

在討論的過程中,如果都加入情緒的語氣

往往會失焦,甚至會被帶離焦點

想要溝通的主題就會從

「我想要跟你們好好說話」

變成「你怎麼可以對我們這麼沒禮貌」

聽起來很荒謬,但我相信很多次都是這樣不了了之

如果你在過去在面對面對話上有困難

也許換個方式用文字訊息會更加理性

反之,如果過去用文字訊息總是被冷處理

也許當面放下情緒好好說會是一個好的辦法

當然我們無法保證怎樣的方法會是最好

我們總是需要不斷地試錯、來回磨合

才能找到關係中的平衡點

如果有空,我會推薦你去看

賴佩霞的《我想和你好好說話》

裡面談到很多關於語言的包裝與溝通技巧

一方面讓自己的情緒經由包裝得到出口

另一方面也讓聽者理解可以怎麼做

像是「我今天想要出門和同學聚餐」

換個同理又不失原意的說法,可以是

「我今天要出門跟同學聚餐,他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朋友,我們很久沒有聚一聚(表達事件的重要性),我知道爸爸媽媽一定會很擔心(同理聽者可能的感受),我會盡量在晚上十點以前回到家(承諾能力所及能做到的),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的需求,給我交朋友的空間(對聽者行為的建議)」

雖然這樣要花很多時間解釋

但聽起來確實比單純告知來得好得多

你給他們覺得應該獲得的尊重

附加上你也希望得到的尊重

彼此尊重的是漫長的過程

需要透過不斷的對話來獲得

尤其父母已經習慣用強硬的方式來表達

甚至你需要用「重述」的方式來改變他們對事情的看法

譬如說他們對你說「你就是這樣不聽話」

你可以嘗試這樣回應

「我知道你們擔心我出了差錯,覺得應該按照你們說的去做(將他們話語賦予尊重),但我認為我已經慢慢長大了,我也可以嘗試做決定,我會對自己負責(承諾),希望你們可以尊重我的決定(對聽者行為的建議)」

光是用想得就非常困難對吧

書上的建議有時候確實很脫離現實

也很可能無法確切的執行

但我認為,如果你已經盡你所能溝通與嘗試

對方仍然寸步不讓不願改變

那麼我們也必須做好課題分離、等待時間的考驗

他們認為你很糟是他們的課題

覺得生氣的情緒其實是他們的課題

你能做的課題,是過好你的人生

你終究會離開家庭,建立屬於你的一片天地

你有能力為自己負責,成為自己的主人

祝福你接下來與家人的溝通越來越順利

即使挫折,也請不要氣餒

因為,你永遠還是你自己的主人

有任何想聊的一切歡迎再來信

下封信再見

by 大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