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歷 · 2018-12-13

覺得自己很像電影《共犯》裡的女高中生“夏薇喬”

我的父母都是高材生 從小就只會叫我們要讀書 我就算有兄弟姐妹 不過卻沒有人陪我 在一個永遠比較的家庭下長大 我其實挺自卑的 在學校 也不怎麼理人 因為我覺得他們很煩 我永遠都是一個人 我一個人 也可以過的很好。
我清楚知道 我缺乏的是母愛 至於父愛 就還好了 不明白為什麼 也因為種種原因 我其實感到非常孤單 有時候會很想去住精神病院 脫離世俗 或是像陶淵明一樣去隱居 不過我每天 都在嘗試不同的輕生方式 所以 去精神病院好像好一點?


蓋世太保

我之前的處境和你有點像,雖然我的父母學歷都不高,但他們也會一直叫我要讀書,尤其覺得我蠻擅長念書,就開始對我有更高的期望。常常叫我什麼事都別管,專心讀書就好。

但當我真的只會讀書,其他什麼都不會時,我卻覺得自己像個生活白痴,也常覺得日子無趣、煩悶。當我進了南女,發現我只會讀書卻連書也讀不好時,就覺得自己的世界完了,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還有什麼。

而我也跟你一樣,有兄弟姐妹,卻總是孤單一個人。我是長女、又是他們的炫耀牌,從小就一直被比較,很多情緒和個性都因此被壓抑了,也從來沒有被肯定的一天。就像當上班一之後,大家只會責備自己的退步,卻從來沒看見我苦苦維持的辛酸。

自卑久了、孤單久了,是不是常覺得連情緒都沒有了呢?或是明明憤怒或難過或委屈,卻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又能對誰說呢?

其實人都是渴望愛的啊,覺得不被愛或是被孤立於世界、沒人能懂自己時,就容易覺得孤單了。也許還有很多造成孤單的原因,但對愛的匱乏或許都是一樣的。

而你說的沒錯,一個人也可以很好。但一個人也能快樂時,才會很好。嘴裡說著一個人也好,但心裡,又何嘗不是渴望著「能不是一個人多好」呢?

因為太想脫離現況才一直嘗試不同的輕生方式嗎?如果覺得怎麼做都無法逃脫這樣的困境,適時的逃跑是沒關係的,但與其去精神病院,先去試試看心理諮商如何?

如果你願意信任學校的輔導室,你可以先和老師約時間聊聊天,或是去輔導室找能暫時逃離一切的空間。如果不想去輔導室,也能找心理醫生聊聊,相信他們能給你很多實質或心理上像陶淵明隱居的地方,讓你能逃離世俗,或是陪你找到孤單的原因,與你一起解決或與學習和這樣的孤單相處。

看著你的文字,我覺得你很堅強也很心疼你,但你知道嗎?你對生命的堅韌也遠比你所想的還強大。雖然你會嘗試輕生,但你也在痛苦中掙扎地走過來了呀。

你仍然值得被愛,也有很多可以自信的地方,因為如果你不夠好,又怎麼會一直被拿來比較呢?

在我看來,那些透過「比較」想贏得勝利的人才是自卑的。他們要把別人比下去才能彰顯自己多厲害、小孩多有成就,但那都是沒用的。考上台大也不見得會成為人生勝利組,成績或成就不好也不代表人生就完蛋。

你的價值與自信不會被建構在這些比較上,但這也必須要你真的體會到,那些比較都是無意義、與你無關、無法影響你的,你才能感受到真正以「自己」的身份活著是什麼感覺。

以前,我也不願被拿來比較,卻在南女的競爭下變成了那些大人,開始拿自己去和別人比,直到遍體鱗傷才終於覺得,算了,我就是比不過他們。但又怎樣?

我放棄了比較,即使父母再怎麼數落我的成績,我就是不願再為了達到他們的期望而折磨自己。我只想為自己負責。

我允許自己不再追求名次或分數,但我還是有對自己的堅持,所以我仍然盡力去做每件事,但只要我覺得做的無愧於心、真的用盡了全力,那成果如何我都會原諒自己。即使我讀了好久的物理還是不及格,我考完試還是會去買喜歡的零食犒賞自己。就算最後進了不喜歡的大學,生命還是會替自己找出路,我終究也找到了自己喜歡與不斷追求的目標。

當我找回了自己,我才開始學會珍惜自己、不再無限的自責與自我傷害,才終於找到什麼是「自己」活著的感覺。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像《共犯》裡的女高中生,或許你也可以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系列短片,尤其是<茉莉的最後一天>這一部,應該能讓你很感同身受。

我之前在YouTube有看到完整版,不知道為什麼重新去找只剩下懶人包那種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影片。如果你找不到完整版,五分鐘系列也是能看看,因為精髓都有講到,也很適合下課時間看(欸

而我希望你看完後,能走向和女主角不一樣的未來,就當作最壞的結局她已經替你走過一遍了,你不用再重蹈她的覆轍,你的未來,是有更多可能的。

也有很多人會推薦把這些短片給父母看,像是打臉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也是表達我們無以名狀的傷痛。但,先自己看過一遍吧,給不給父母看、能不能讓他們改變什麼是其次,自己的心能走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你應該準備上學了吧?
希望你的這一天能有值得開心的事發生:)

謝謝你與我分享這麼多,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與你如此對話,也讓我發現原來我們也有些相似的地方。期待你再次來信♥

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