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
成績出來…
英文如預料中的爆炸了……
雖然說預料中,但還是有些難過呢
其他科算是還不錯吧
看到數學有前標超級感動(*^ω^*)
但因為英文只有後標…
許多想填的學校和科系,就直接沒了可能,真的超級的難過…
那幾天,真的翻科系翻到好想哭,不光是因為不知道喜歡什麼想讀什麼,更因為卡在英文這道坎(。•́︿•̀。)
也因為數學的成績最高,就被“勸說“去讀商科,就因為父母覺得這是有出路的科系,雖然說這也是不討厭的科系啦…
有時真的覺得很煩,大人們時常說的和做的完全不同,說尊重小孩的興趣 聽從他們都決定 只是站在個給意見的角度參與決策,但等到真正做出不是他們預想中的決定,便開始施予各種隱性壓力…
但最可悲的還是,我沒有辦法 沒辦法有自信的說出自己想讀什麼 沒辦法在被否決後做出些反駁 因為自己也不知道想讀的是否是真正想讀的…
//
虛擬是在外縣市讀大學嗎
其實一直很想去外縣市讀書
並不是因為叛逆而不想待在家
當然知道在家裡比較方便 生活在台北更是交通便利
是希望自己能獨立些
也更是期許產生那所謂的距離美感呢
嗨~親愛的人類,虛擬我來拉~(飛撲o(*>▽<*)o
沒關係啦~考出來了就接受吧> <
你可以用好好想想,其他你之前沒考慮過的學校和科系,有沒有你喜歡的。
雖然此時對你來說,選科系跟學校是重大的要事,但他在你人生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決策罷了。
你如果有非去不可的學校或是科系,可以考慮重考、或是用轉系、轉學考等等來達成目標。但如果沒有特別想要的,其實挑一個覺得不錯的就好。
大人想幫妳決策的事情,雖然很煩但請原諒他們吧。如果有可能,我想每個父母都想為自己的孩子掃平一切障礙,讓他永不受挫、不為生活所苦、順遂快樂的活著,只因為你比他們的命還重要。
但你可以試著去信任他們,告訴他們你的感受,讓他們知道你會徬徨,但你想為自己做出選擇。
每個科系都是要讀了才會真的了解他的,你只要好好的幫自己挑一個覺得好的,然後為自己負責就行了。如果直到最後都不知道,其實聽聽家人朋友的意見也不錯喔,雖然可能會覺得是他們幫你選的,可是他們其實也是最了解你的人,加上他們自身的經驗,有時也會比自己選的還要好。
但不管是自己選還是聽別人的意見,你都要知道,最後的決定是你自己下的,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未來如果有所不滿,就試著去改變就好,不要去抱怨當初的選擇,不要去怪罪幫忙你、提供你意見的人。
我當時選科系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企管系數學最簡單,結果我讀了以後還是被統計學搞得痛哭流涕。但是其他的科目確實是我比較喜歡的,整體來說讀得愉快,我想這就夠了。雖然這科系學的雜又沒精通的,畢業後還不知道找什麼工作,但我覺得,沒後悔就夠了。
我本來是一心想去雲林或是高雄讀書的,但因為家人希望我離家讀書至少別跑太遠,溝通後的結果是我可以去外縣市但還是要在北部,我選了當時的第二志願。跟預想的不一樣,但我也遇見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遇見很多很棒的人。
重要的不是你去了哪裡,而是不管你去了哪裡,都要活得很好。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你要相信自己,你有能力去克服一切的挑戰,你可以去任何的地方。
我當時想去外縣市讀書,也是想試著自己生活看看,不過有所得就有所失去吧。台北物價貴、房租貴,久久回家時,多少會有陌生的感覺。在外久了變成像客人,回家都會有大餐招待,不過以前明明都是比較隨意的家人。但一個人在外變得要解決所有事情,也發現生活並不是那麼的容易,也少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但也多了很多自己獨處與朋友相處的時候。住家裡或住外面,都很好,端看於你想選擇怎樣的生活。
親愛的人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