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然的大三生活

生涯規劃 · 2019-04-03

曾經,我認為翹課的都是壞孩子
但現在,我能夠不感到慚愧
翹課翹的非常自然
曾經,我以為自己所選的科系是自己所愛
現在,連翻開課本讀它都覺得疲憊了

待在社團越來越久,離系上就越來越遠
漸漸的認為處理社團事務比讀書更好玩
我的科系是理工,走學術研究的
而社團是人文,走社工服務,叢書編纂,文書處理及宣傳設計之類的
其實即將畢業,總在想
如果畢業後沒有從事與本科系相關的工作,是不是就浪費了大學這四年

還有一點,自己感覺這種心態挺糟糕的
我會覺得,如果這個團體需要我,我可以把事情做到好,但如果這個地方我可有可無,便會失去動力
以前會願意去上課,是因為同學會問我問題,會跟我借筆記
但現在大學了,與系上同學也不算熟,總感覺不需要太認真對待課業
反而社團,讓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投入較多的心力
我不知道我的這種心態持續下去,到社會上到職場受不受用,會不會被說態度不佳,不適合工作,是不是會被職場淘汰

有人說要跨出舒適圈才是成長才是突破
也有人說待在舒適圈將他擴大也是成長
舒適圈到底是什麼,他的界線跟範圍在哪裡
怎樣才是真的突破了,怎樣又是原地不動
嘗試改變後又不願改變而回歸原來的生活,是一種找藉口逃避的心理,還是只是認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杜康

突破舒適圈是沒錯的,畢竟年輕需要不斷去拓展自己能力與人脈的邊界,但是要突破多少比例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一口氣突破太多不只是脫離舒適圈而到達崩潰區,則不僅能成長的能力有限,連原本的能力也會退步。

認真念書、努力經營社團、為自己計畫未來求職都是非常好的,那麼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就是未來無法預測。既然在你心中設定二十幾年的價值觀,包括想念理工科系、翹課都是壞孩子,都在加入了新的熱中的社團而立刻揚棄。那麼現在就認為自己未來的人生會走跟社團有關的人文道路,如此可能浪費掉大學所學四年,會不會擔心得太早?

有人很早就為自己確立目標,然後堅持往同一個方向走。更多的人並不為自己設限,有對自己的期許與夢想但也給自己保留轉圜的空間。不管你屬於哪一種人,並不是你主動往前迎向未來,而是未來朝你大步走來。如此做法就很明確了,把握自己眼前的工作與責任,不管是學業或是社團,把每一次被託付的機會用心做好,待人真誠並且互利。然後把預測未來的想法拋諸腦後,任何人能盡自己的能力把責任做好,能友善對待同事與上下級,那一定會遇到許多成長的機會以及提攜的貴人,不管你走的是人文還是理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