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離開舒適圈

生涯規劃 · 2019-08-04

杜康使者您好,其實我現在是懷著忐忑不安卻又期待的心情寫這封信…
主要原因是我決定離職去日本讀一年半的語言學校。也許這年紀應該是在規劃著結婚、或是在自己的事業領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但是我卻決定放棄穩定的工作,去日本學習語言。
這當中有很多因素,其中一樣就是我害怕我現在的能力無法繼續提升…我一直對未來充滿著不安感,太多生活壓力、事業上的自我認定不斷壓制著我…
現在這份工作其實不算太差,但是我會一直問自己:“難道我要一直繼續做這份工作嗎?我以後要如何突破?如果公司裁員,我該何去何從?”
老實說,我現在應該算是憂喜參半,一方面對之後要面對的挑戰感到興奮,但另一方面也會擔心我這決定是不是錯的?如果我讀了日文,考了證照,卻找不到好的工作,抑或薪水反而比我現在這份還要少…那我應該怎麼做?而且我這一年多的支出又要重新開始努力存錢了…這樣我買房的夢想是不是離我又更遙遠了…?而且我也不年輕了…這時候“重新”開始會不會太遲?

很抱歉寫了一封如此之矛盾的信件…

想請問使者您的想法又是如何的呢?


杜康

在台灣有日文檢定資格的人很多,但並非都有相對應的工作。念語文比較像是興趣而不是職業選擇,這是你整個煩惱的大前提。如果妳的目標僅僅只是學習日文、取得證照,那完全不需要去日本語言學校,那種地方是花一大筆錢去交朋友跟旅遊的。普遍取得檢定資格的人都是在用下班的時間學習,去補習班或是看日劇、使用APP學習就能考取了。

看的出來你對於現在的生活與工作處於非常不安的狀態,想找出浮木的恐慌心情就隨便抓了一個領域叫做日語,我並不是說你一定不要離職去學日語,而是應該要更深層探討你在目前公司與環境不安的主因是甚麼?這個主因能不能在現在被排除?或是單純的工作倦怠需要其他生活的刺激?然後要很明確的知道,自己目前對環境的恐慌美化了日語這個浮木。在台灣需要用的日語的工作很少,然而台灣的大學以一千倍的實際工作需求量來量產日語畢業生。即使你真的想靠日語去日本工作,也要說服日本公司你除了日語還有甚麼實際的能力吧?

煩惱與焦慮是每個人的課題,不只是你現在有31歲要不要脫離舒適圈的焦慮;能不能買房的焦慮,等到你買了以後每個月也會焦慮哪天房貸繳不出來怎麼辦,結婚生子後也會擔心小孩考試、前途、婚姻維持。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後焦慮都不會結束,人本質就是一種每天給自己找麻煩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