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妹妹與家人間的相處困境

相處之道 · 2020-04-11

我有個在唸大學的妹妹,國中時因為被同學霸凌,當時有很嚴重的憂鬱症,天天關在衣櫃裡不肯出來,爸爸常常需要請假回家陪陪她,目前已經大幅好轉了,心情普遍都很開朗,但有時睡前還是會突發的憂鬱導致失眠,隔天早上沒辦法正常上課。有時時間一長,就會整週都沒辦法去學校,雖然校內的老師很包容她,但是媽媽認為這樣總不是辦法,媽媽是女強人類型的人,她總是認為憂鬱症只是妹妹不敢去面對困難,只要轉念就能改善,也常常無形中施加一些壓力給妹妹,她常常傳line給妹妹說有什麼事就要想辦法克服,也要求他調整好作息,正常上學,妹妹她也很想要有正常的生活,她常常說她並不想要這樣,但是這不是她能控制的。而爸爸則是很有耐心的陪著妹妹,不過我不確定是不是爸爸從以前對妹妹任性的包容,讓妹妹對她越來越依賴,什麼事情都不想面對,媽媽對此也很著急,總是時不時跟妹妹講道理,想幫助他趕快跳過這個溝,但通常都是造成反效果。媽媽也對爸爸的管教方式不滿,認為他過度的放任孩子了,兩人常為這件事情發生爭執,媽媽是個很強勢的人,她總希望別人能接受她的意見與想法,爸爸也很無奈,有時媽媽忍不住跟妹妹說了些道理,就能讓她整個人開始陷入憂鬱,搞的事情更為嚴重,有時候很多事件的開端都是媽媽的情緒影響到妹妹才爆發。另外爸爸有定期帶妹妹去看心理醫生,她總是說媽媽給了她很大的壓力,而醫生每次也都僅僅開導妹妹,並沒有聽到媽媽方面對這些事的看法與態度,也只能站在妹妹的角度,要求爸爸請媽媽不要管她,不要給她徒增壓力。昨晚妹妹突然憂鬱發作,修剪了一點自己的頭髮,後來緩過來以後,她非常後悔,她一直問我們說有沒有認識很會修剪頭髮的能幫忙整理,雖然從我的角度來看,她的髮型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她真的很因這件事情後悔。今天早上媽媽提到此事,她想告訴妹妹說今天有這次經驗,以後就要注意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但我跟爸爸都持反對態度,我們認為她已經夠後悔了,不需要徒增壓力給她,媽媽也很強硬的認為爸爸這樣放任的處理態度,她的病永遠好不了,但我也認為妹妹在調整的過程中,媽媽時不時爆發的事件都在影響妹妹的復原情況,總歸還是旁觀者對憂鬱症的認識實在是不足,請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抱歉文章有點長,也很期待老師的開導。


24比利

你好啊!我是憂憶!也許我不是個老師,甚至可能是個比你們小的人。但是我是個走過憂鬱的人,所以別認為我不懂,其實我懂。

對於憂鬱,其實在家人的角度方面,我們是可以在旁觀察,先了解為什麼她憂鬱,為什麼她一直走不出來等等的。而你們也知道家人是最懂自己的人,也是最親的人,也因為這樣她其實會更害怕你了解她的不愉快,所以你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她,背後的她其實會比你們想的還脆弱,還更情緒化一點。也許這只是猜測,但其實在孩童時候的憂鬱,很多都是這樣,包括我。

在來講講媽媽說道理的部分,道理每個人都懂,我們都是人,我們都聽的懂,但是「那是你想說的,不是我想聽的」,這句話請務必牢記在心。對她來說,她的世界,你們都不懂,你們。而你們對於她的興趣你們知道吧!會問這問題是因為這可以讓她能對於你的看法能比較樂觀些,不會再只是迴避而已,如果你們知道,你可以去和她一起做她喜歡的事情,或者帶她去走走之類的。

她需要的是一個懂她,會陪她的人。不是一個常常和她講到理的人。

爸爸的作法其實我會覺得蠻妥當的,因為他能有耐心的去陪妹妹且不強求她馬上好,其實這對於家長來說這很難,所以對她來說爸爸其實是家裡面對她來說比較能信任的人,所以有個好的方法就是,讓爸爸與孩子獨自出去走走,陪她說話,這是個好方法可以試試看。

而在醫生的角度,我是猜說「他的病人是你,重點是在於你怎麼想,先別說你的家人」因為我之前看過一個醫生就是這樣,不過這對她來說或許是好的,因為重點在於她是怎麼想的,且若要再去牽涉到其他事情,其實會沒完沒了,所以醫生是有她的專業,她面對的病人,並不是一天一個,也可能是好幾個,所以對於醫生的專業,你要有信心。

最後對於做一個憂鬱症的建議,也許憂鬱的人她的心思很難懂,但其實她們的需要的真的很單純,那就是需要有人懂她,也許要有人陪她去面對,久了她也會漸漸放開,不過這個「久了」可能是幾天,幾個禮拜,幾年,都有可能這很難說。

重點來說只有一句話「長久的信任與陪伴,是能讓一個人走出黑暗」by憂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