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一開始就在一家英文補習班 ,但我是一個很害羞的人,然後英文也不太好,那裡的外師都不太會說中文,然後在裡面,他也會要求你用英文對話。
然後他那裡的制度是就是不管你們的年齡一不一樣做,只要是同一時間進去的就會編成一個班,然後我的英文就是很差,所以常常會看到一些年紀比我小的英文還比我好。
所以我就是因為生性害羞,在那裡7年的時間第五年才開始有朋友????,然後那裡很常都要分組,每次一分組我就會聽到旁邊的老師用可憐的語氣說:他都沒有朋友喔!(他們好像都覺得自己說的很小聲)。然後我文法真的爛到不行,聲音又小,所以每次跟外師對話我都很容易被罵,以上的種種導致我真的很害怕去那裡,那裡真的就像我小時候的一個陰影,我對那裡是很恐懼的。
國一的時候我總算離開那裡了,今年國三畢業了,以前的朋友還是希望我回去陪她,我真的很糾結,一方面是為了朋友,一方面是那裡真的能很有效的提升英語能力(就算在那裡是最爛的,在學校裡真的能算的上頂尖的),但是我真的不知道現在的我有沒有能力去面對這份恐懼了,我又不想一下子補,一下子又走。
(上面我說的事看起來可能還好,但真的要親身經歷才知道有多可怕,就跟一個人在國外迷路,又沒有朋友,也不會講他們的語言差不多????)
嗨~
其實你蠻幸運的XD姐姐也在國小的時候補過一家英文補習班,那大概是姐姐人生中唯一一次的補習經驗,但我跟你一樣,好不喜歡那裏。說起來還真是巧合,我都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同一家補習班了,我當時的分班制度跟你的是一模一樣,有一個外師跟一個中師,在裡面要說中文要經過老師同意,不然他不會讓你說。
說來很慚愧,姐姐在那邊幾乎也沒什麼朋友,自己英文成績也很爛,每次成果發表會要跟小弟弟妹妹唱歌跳舞給家長們看,跟領獎時候我都沒能拿一個獎項,我覺得很尷尬,越來越不喜歡那裏的環境;你說那裏是你的陰影,對於姊姊來說也是,我有一次要求外師我要講中文,他卻跟我說「no you must use english」讓我好受挫,因為我就是聽不懂才想用中文說的,他去拒絕我。我從那一天起之後都渾渾噩噩的在上課,起初我也覺得因為去補習所以我在學校才能維持頂尖的英文成績,但後來我發現那是因為國小英文非常的簡單,不用花太多心思自己也可以學好,根本不需要那些補習。
到最後我爸媽硬是要我學到補習班畢業,每學期兩萬兩萬多的再繳,我真的覺得我好對不起爸媽,很浪費他們的錢;因為我自己也聽不懂,去那邊根本沒太大幫助,甚至每次小考沒有70我就必須要留下來補考到晚上,我爸媽也會因此罵我,我覺得壓力很大又沒必要。
補習班到最後基本上是教你「高中的英文」了,因此年紀還小的我,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越來越沮喪,大家都是一起來補習的,但我每次都害怕分組、或是考試(想到又要補考,\我爸媽要等我到很晚,他們會很不爽)、或是每次都墊底的感覺;姐姐那邊的老師會特別寵愛一些很會說英文的孩子,也因為這樣,所以我覺得我在那邊根本沒學到東西,反而很受傷。
講了這麼多,我想跟你表達的是,我也是過來人。
現在的我上大學了,抱著普普通通的英文成績,從國一後我也沒再補習了,靠著自己的實力一直走下去;上大學英文成績分班,我到了A班,聽起來還算不錯,但我知道我雖然看上去每科都是成績不錯的人,唯獨就是英文成績在扯我的後腿。舉個例子,我高中以後一直都是是班上的第一名,因為我讀的是商科,會計、經濟成績基本上我可以確定班上絕對沒有人能夠超過我,甚至可以多他們好幾10分,但唯獨英文成績,看單科的話,我的成績還只能在中上,甚至偏中而已,60-70遊走,這就是我的程度,有時候還會50。
我很清楚英文是我的致命傷,但儘管如此,要求我再去那間補習班,我仍然會拒絕,因為我寧可靠自己努力地讀,也不願意再去那個環境。
我的補習班偏向於「強迫性」,每次去就要抽考5個單字,一題20分,分數會寫在聯絡簿。還有一學期會有兩到三次小考,沒70就留下來補考到8:00,我爸媽也為了要載我等這麼晚會抱怨一大堆。另外還有上課不能用中文,成果發表會一定要跳舞(我不太喜歡肢體互動),頒獎儀式的時候我爸媽失落的臉會讓我很愧疚,因為我總是只能領全勤。
我個人比較在乎的是「讀書環境」,我反覆思考為什麼我英文成績落差其他科目這麼大,而且『只有英文』,我發現因為我不是真正喜歡它,甚至因為從小的經歷讓我看到英文就有點害怕;相反的我看到會計,雖然題目很難,但因為環境帶我的氛圍很好,我即便看到解不出來的題目,仍然會告訴我自己「你一定要學會,不能因此放棄」,這就是喜歡跟不喜歡的差別,會造成你自願或不自願的讀它。
到現在我離開了英文補習班的環境,自己開始願意嘗試叫我爸媽買些教科書回來給我看,甚至背官方的單字書,我發現我比以前容易接納,比起那個「每次去都要抽考5個單字,你的分數它會寫在聯絡簿,爸媽簽名的時候會看到」的壓力,我自己是一個更適合自由環境下讀書的人。
說這麼多,你呢?
你應該是最清楚你是一個適合「強迫性」或是「自由性」讀書的人,我講述了兩者的差別,也希望你把自己歸類。問題不在於要不要陪你的朋友回到那個補習班,而是在於你是「哪一種人?」適合哪一種選擇。如果你是適合強迫性才會前進的人,那你就去吧,如果你跟姐姐一樣是自由性的人,那就別因為你朋友回去,因為讀書是你的事情,不是為了朋友而讀。
今天朋友有沒有找你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於你是哪一種人,從而選出最適合你的選擇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