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了

心情抒發 · 2021-10-05

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就是覺得心真的好累。

我現在剛升大一,目前都還是遠距上課,但是想到再過幾天之後,就要恢復實體上課,我真的非常非常的抗拒,超級不想要開始實體上課,一方面不想要面對人群,像是老師說實驗課要自己分組找人,體育課2人一組練習,搭公車也要和人群接觸,真的覺得壓力很大很大……
另一方面又很擔心自己在大學的這段期間,即使很認真讀書,成績依然不及格被當掉,或是被老師討厭,被同學排擠……
我現在真的很不想要讀大學,而且大學的學費也很貴,可是這個世代的人,大部分都有就讀大學,如果沒有讀大學的話,未來就可能會很糟糕。

我當初學測不太如意,所以選擇了指考,歷經千辛萬苦才考上了我之前給自己訂的目標科系(營養學系),但是現在開學,上了幾節課之後,我發現這跟我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樣,要一直去實驗室,還要進廚房,還有一堆不相關的課程,像是歷史、資訊…,然後幾乎都要分組,我真的很不喜歡分組,因為每次總有落單的人,然後我之前高中的時候,經常是那位落單的人,所以我真的真的非常厭惡分組。

我現在真的非常非常不想面對之後的大學生活,不想面對老師、同學、人群、一堆繁雜的規矩,更不想踏進校園任何一步,但那天終究還是會來臨的……我真的覺得壓力好大好大…


桃園市生命線

親愛的大學新鮮人:

你好!對於你擔心去大學實體上課的心情,看了真的令我心疼: “非常非常”不想面對老師、同學、課程分組,甚至短時間內就發現自己所選的科系好像也不是那麼符合自己的期待。但是又感覺不能沒有大學文憑,因為大家都有,而自己沒有是不被社會接受的。而且如果認真讀書還是被當掉怎麼辦?害怕自己不被老師喜歡,還有可能受同學排擠的擔心……等,這樣的你,帶著這些焦慮不安的心情想要去過大學生活,我感受到了你目前心裡面極度的煎熬。

我們分兩個方面來談一談你正面臨的問題。首先,對於面對實體上課部分,因為需要跟新的人們接觸,因此產生了焦慮不安而不想面對的這部分,你可能以為,你已經上了大學,好像心理就應該成熟到可以處理即將面對陌生環境的年紀;但其實你才正處於塑造社交人際溝通能力及自我認知的關鍵階段,換句話說,你也還在需要自我探索以及人際關係上學習的年齡。你也許會覺得,以你以前的經驗,就是會遇到與人相處的挫折(分組找不到人,被排擠),因此預期一旦回到大學上課,所有的事都不會改變。但是你可曾想過,這些新的人際關係,你都還沒有時間去認識跟經營,結果在一切都還沒有開始,就被你自己預先設定了。這是個沒有過程的結論,有些可惜;因為學習過程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重要的不是成功與否,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對自己與別人有了新的發現,因而學習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但是對於要面對新環境,接觸新的人際關係,甚至搭公車都覺得壓力很大,這些擔心跟焦慮,我覺得你不妨試著先跟家人討論一下,也許家人對你的了解會有些因應。需要的話,也可以去身心科聽一聽醫生的建議。到了學校,可以去輔導中心預約心理師的諮商,透過一段時間的諮商,渡過這個混沌未明的時期,解決你的焦慮情緒;畢竟你還是個青少年,一個人擔著這麼多壓力跟焦慮,真的太累了。

其次是你選擇就讀食品營養系這個決定,看起來你覺得這個科系好像不適合你,這還是跟進實驗室、進廚房,需要與人接觸有關吧?其實選系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原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們高一時就會對選組做測驗,找出高二分組的依據。縱使如此,也不見得會選到適合自己而且又有興趣的組別。大學選系也是如此,目前你也許覺得不適合,但是也要去試一試才知道是否真的沒有興趣、接著要選擇什麼方向是適合自己的、再來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念下去。你是個貼心的孩子,學費貴你都考慮到了;而念大學並非普世價值,真正學到了什麼,才是重點。也有很多人大學畢業以後,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結果找到的工作跟自己大學所學的一點關係也沒有。也有人選擇先就業,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專業,對自己的需求比較明確再去上大學,這也是一種想法啊!你這個年紀,青春是最大的本錢,嘗試錯誤也是在累積面對未來的資產。如果你能預約到學校心理師的話,學業上的困惑或許也能請心理師說一說他的建議;若是可以和系上的老師討論也是不錯的。

總之,在你踏出家門,進入大學之門前,你試著面對鏡子中的自己並告訴自己:「我是來學新的知識、新的人際關係;並且我相信,可以有跟以前不同的經驗,因為我已經準備要以新的自己來學習另一個階段的人生了。」

因為疫情,你們這一屆的學生也受到很大的衝擊,線上課程也許讓很多人跟好同學無法見面,互相打氣。我相信跟你有相同困境的人並不在少數,可以的話,趁疫情稍緩,打了第一劑疫苗,可以跟好朋友約出來見面聊天,舒緩即將進入大學的緊張情緒,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了信,如果你還有想說的,可以再來信,或者打電話到1995生命線協會,我們接線的輔導員,會願意聽一聽你的煩惱,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哦!

祝     一切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