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愛情與未來

人生經歷 · 2021-10-17

每次信件都很長呢,使者辛苦了(鞠躬感謝

我和他分開一個月了。
在家人的壓力和極大差距的家庭背景下我和網戀的他分手了,但我們都還很愛彼此。我本來以為我很堅強,但我發現最放不下感情的是我自己。

家庭和感情,還有我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都產生了動搖。

從前的我很聽爸媽的話,是所謂的乖乖牌。我的妹妹年紀很小,所以家人總是讓我帶小孩。我沉浸在這些角色之中,覺得做這些很理所當然。朋友有時候會覺得我很奇怪,幹嘛乖乖聽話犧牲自己的自由,我卻覺得不以為然。

然而,在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後,我發現這不是一個正常19歲會有的生活。我知道父母很辛苦,我也覺得自己該體諒、該幫忙。平時的我都在國外讀書,只有假日才會回到家裡,一般來說應該會很高興能回家的我,卻漸漸不想回家了。也許是因為家人逼迫我分手的關係,現在看家裡每件事都讓人煩躁。心情鬱悶的我想找網友(女)聊天,爸媽對網友很多偏見。平時她上線的時間我又都要照顧我妹,導致很多錯過。我很怕因為這樣失去朋友,因為從前就是因為我家人不讓我出門,導致沒有人想約我出去玩了。我感到很困擾。

我也想要像一般的19歲女孩那樣跟朋友去卡啦ok、談戀愛、見網友。就因為我爸媽的價值觀,我無法像一般人。我被迫灌上“留學生”的稱號,被迫要比人“高等”。我覺得自己像個高塔少女被囚禁,像個貴族被要求不能跟平民交流,但我只想當個普通人啊。我很愛我的家人,他們也在慢慢放手,但這次戀愛的失敗讓我恨不得馬上經濟獨立以擺脫他們。偏偏我讀的專科要訓練很多年才有執照。

他因為某些原因會和我失聯一年,唯一可能的聯絡方式就是信件。我詢問過家人可不可以寄信給他,然後我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無法自己做決定了,所有事情都會向家人報備。想當然爾拼命反對我跟他在一起的媽媽勸我不要寄信。我答應過他的,所以我還是會寄信,但這樣一來,我就變成違逆父母的壞孩子了。於是,我在滿足自己慾望的快樂和違逆父母到罪惡感中擺盪。我產生叛逆心理:如果我能不聽話就好了。

我知道父母做的決定都是為我好:讓我留學是為了讓我開拓眼見,阻止我網戀是因為他們擔心我的安全,而且背景差距太大沒有未來。但我,好想改變命運,好想讓自己有辦法跟他在一起。他的個性很好,也很愛我,我想等他不想把他讓給別人,想跟他繼續保持戀愛關係,但分手的決定代表我放他走了,就算我還愛他,如果他不愛我或愛上別人我也留不住他了。明明很愛他卻不能說出,明明很想他卻不能給他打電話,真的很痛苦。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這樣想,但我想趁他還愛我的時候改變命運,雖然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

“如果說我想死,究竟是為什麼?其實只是想逃避罷了,逃避殘酷的現實,逃避這個沒有你的世界。我沒有死,只是因為比起逃避我更想改變什麼,就算最後發現一切只是徒勞。”

他曾說如果有下輩子我們再做夫妻,但如果人生只有一次,如果沒有下輩子,那我不想錯過他。

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口袋怪獸

你好,

看起來現在的你正處於人生中的關鍵時刻呢。

對於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感到迷惘,對於怎樣才是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感到疑惑,對於在心理上與父母保持距離、保持獨立感到害怕......

分成幾部分談吧。

1. 家庭以及獨立

第一點我想談的是學習獨立。

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完全靠自己賺錢,或是住外面,又或是跟家人切斷關係,完全不跟家裡往來。

有的人可能已經住外面,或是已經跟家人切斷關係,但是當你跟他們相處的時候,卻發現他們仍然被他們過去家庭的生活經驗所影響。

可能因為家人從小到大都說要省錢,結果長大了之後,明明有需求有欲望,卻不敢花錢滿足自己;又或是另外一種極端,從小到大都聽說要省錢,結果長大了之後,藉由亂花錢證明自己脫離了家庭的控制,結果買了一堆自己根本沒有需求,不需要的東西。

這兩種,不論哪一種,其實都代表著,他們沒有真正的在「心理上」獨立,他們沒有真正的與他們的家庭,他們的過去訣別。

就算他們表現面上自己賺著錢,又或者是自己住在外面,跟家裡少有往來也一樣。

當他們的行為,不是基於自己真實的欲望與需求,而仍然奠基於過去的家庭所受的影響,他們不是想著因為我需要這個東西所以我買這個東西,他們想著的是因為我要照著過去家中的規矩行事,所以我要省錢,或是因為我要打破過去家中的規定,所以我要亂花錢。

他們的心中仍然活在過去的家庭影響之中,甚至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自己。

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需要些甚麼,不能明白自己的欲望。

那反過來說,也有一些人,就算住在家中,就算生活中的有一些花費仍然由父母負擔,但他們還是有可能在心理上是獨立的。

他們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也對自己想要的生活負責任,知道該如何獲取資源。

他們對於自己有一種「確定性」,確定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或是大概有個方向),也信任自己有能力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他知道自己適合當工程師,他不會因為其他人說自己應該當醫生就懷疑自己的想法,他不會覺得自己必須先說服其他人自己其實不適合當醫生只適合當工程師。而是他知道自己的感覺就是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一種對自己的「確定性」,這也是一種真正的獨立。

獨立不是拒絕所有的外在資訊,然後完全給自己判斷。

獨立指的是,我們可能有自己的第一手資訊(自己的體驗與感覺),同時也收到了從他人來的第二手資訊(他人的意見)。但不管怎麼樣,我會知道,結合這一些第一手第二手的體驗與資訊,最終「我的判斷」就是「我的判斷」。我的判斷就代表著我。

就算那個判斷是錯的也沒有關係;就算那個判斷跟其他人的判斷不一樣也沒關係。

獨立不代表總是做出正確的選擇;獨立也不代表必須做出跟其他人一樣(或是完全相反)的判斷。

獨立只代表,你接受你的判斷就是你的判斷,且你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負責。

這才是真正的獨立。

所以呢,看到你的這一封信,我建議你可以試著學習獨立,或是搞清楚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在心理上獨立。所謂的獨立並不一定指的是要你馬上賺錢,而是指能夠看清楚自己的界線。

知道甚麼是「自己」的感覺以及「自己」的想法,同時也知道別人的想法與感覺只是別人的想法與感覺。

別人的想法與感覺多少會影響到自己的判斷,但終歸來說,其它人的意見到底要不要聽進去,也該是由你「自己」決定。

試著自己決定,自己負責。

學習捍衛自己的想法與感覺,所謂的捍衛並不是指別人的想法與感覺都是錯的自己都是對的,而是了解不管想法是對是錯,那都是你自己的。

試著搞清楚為甚麼自己不敢自己決定而要向父母報備,是害怕父母的懲罰,還是自己在期望父母的判斷也可以跟自己一的一樣,還是你認為自己的想法判斷必須跟父母的一樣?

搞清楚為什麼自己必須當乖小孩,為什麼自己不能當壞小孩。或者說,乖跟壞到底是誰定義的?為什麼別人定義的乖就是你的乖,為甚麼別人定義的壞就是你的壞?

為甚麼父母做的決定就是對你好?他們心中的好跟你心中的好是一樣的嗎?

你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你如何定義自己的好與壞,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你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

搞清楚這一些東西,才能真正的邁向獨立,這會是比金錢上的獨立,還要來的更基礎的東西。

2. 愛情

這部分的建議呢,我是建議你先把自己搞好,在去想談戀愛相關的事情吧。

就像很多人喜歡批評男生如果是媽寶就不要出來談戀愛,但其實不管男女都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精神上沒辦法從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之中獨立,那經營感情自然就容易問題一堆。

雖然你是把你們的相遇寫的很浪漫,但說實話現實中的感情如果經營的像是電視劇八點檔,還是像甚麼電影漫畫那樣高低起伏的話,那通常代表感情的經營能力是有問題的。

每次看到故事男女主角平常不能好好的溝通,搞到關係快要崩了,才在大吼大叫的,看了都會覺得頭很痛。

當然故事這樣演是有他們在編劇上的考量,但如果在現實中整天搞甚麼生離死別,搞甚麼羅密歐與茱麗葉,家族之間的阻撓,搞甚麼一輩子不結婚等你,其實都是很奇怪的。

當然所謂的奇怪,並不是意味你們的感受是錯的,而是代表你們可能有一些更基本的原則沒有弄好弄清楚。

故事喜歡把愛情寫的像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生命缺乏愛情就會不完整。但如果是現實的生活的話,重要的東西太多了,應該是先把自己過的完整,再來才能好好的經營感情。

說實話看你過去的信,我是覺得男生也怪怪的拉。

反正你們暫時沒辦法見面,而且你也打算要等了,那我建議你先把愛情相關的東西放一邊吧。

先把自己顧好吧,談戀愛是把自己顧好之後的東西。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