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人在公眾場合無法勇敢地為自己或甚至為團隊發聲?是什麼樣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在我們的爸媽的年代,似乎在課堂上發問問題是一件不奇怪的事,但到了我們這代,當老師問問題時,台下通常都是靜默的,為什麼回答起來相較起來較為冷淡?
2.人在大眾面前為什麼會變得膽怯,是什麼原因造成心裡面會不勇敢站出來說出想要表達的事情?這是怎麼樣的心理因素?
3.面對上述的狀況應該要怎麼告訴自己,給予自己勇氣勇敢的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1跟2一起回答
簡單來說
擔心自己在社會/群體上的身份受到影響
平凡跟正常是相對出來的
周邊的人理所當然的從事某個行為的時候
人們多數會選擇站在同樣的角度立場或保持中立
(別懷疑~集體霸凌也是一樣
為了不讓自己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候選人而加入霸凌的例子太多了)
當人們都覺得這很簡單的時候,只有誰是不會的
周邊的人可能會給不會的人貼上怎樣的標籤?
反應事情是也是一樣
默不出聲時,至少仍在沒不出聲的群體內
但讓事情浮上檯面的人出現時,如果沒有群體或群體內的核心人士認同時
往往那個吹哨人就變成了不正常異類
1的情況延伸
上一代是搶答風氣,大家都搶答,所以搶答的才是正常人
現在則是
當某人總是回答教職問題的
一段時間後,可能就被貼上巴結教職阿,愛現等等的標籤了吧?
3嘛
有個名詞叫做
“精緻的自利己義者“
懂得利用社會架構,規則之類的
甚至讓那些都成為自己的工具
不斷的用正當性,合理性,必要性來從群體利益中獲得自己的利益
自由主義的當今,社會只要求人要替自己負責
這樣的環境確實是利己主義的人才適合生存
當自己說的一切都比他人合情合理,正當且必要
他人還能不妥協嗎?
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