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皮夫
好久沒寫信給你了,不知道你記不記得我,那個迴避型依戀的女生,不知道怎麼和男友相處的我
簡述一下,我們在ig上認識,聊了3個多月,因為是朋友的朋友+同個地方出生+都是球隊的,見過一次面,快暑假的時候在一起,然後他就回來了。我們7/13在一起的,8/8分手,中間有分過兩次,第一次我提的,第二次是他提的,雖然很莫名其妙,父親節分手到現在過了116天,我才決定寫信給你。
交往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問題,他有,我有,我們共同的也有。先暫時不解決這個,我想討論的是目前的狀態。分手到現在3個半月,從一開始的沒有反應、崩潰、哭了好多天、頹廢、慢慢冷靜、持續悲傷、心稍微安定,到現在,我覺得我好很多了,中間也慢慢看清很多現實,也慢慢理解、消化很多他說的。
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我去廟裡抽籤,祂說如果我堅持下去,如果是好姻緣,還是很有機會復合,我好像瞬間安心了。第二個重要轉折點,是我突然想通他之前說的我一直誤解他的意思,把他的話想成不好的意思。前幾天因為身體不舒服,有一個朋友回我限動說怎麼了 我說感冒 他回我說 還好吧 結果我卻下意識的覺得他那句話的意思是還好吧就只是感冒沒有很嚴重啊幹嘛搞得很像生大病 但後來我才突然反應過來 他是在關心我有沒有不舒服。我想他那時候應該真的是忍到一個極限了,才會跟我提出分手的吧!(可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以前的我 想通後就覺得問題處理好了就會想趕快去讓他知道 希望可以復合 但這次我卻很清醒 我知道我需要時間 我也還想不到辦法 我覺得我們先分開也許是一種對的選擇 現在的我們還不能相處 雖然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但我還沒準備好。
這幾天,我還是每天都哭,很想他很想他,好像還是很難過。朋友勸了我很多。認識不久,在一起甚至不到一個月,連戀愛都算不上吧!就當是青春時候的一場遊戲,也許只是因為他是你初戀,所以你才這麼難過~況且他除了高以外也沒什麼優點,長得醜、讀的是一所很普通的私立科技大學、也沒讀什麼書、打球也不是厲害到進國家隊,這麼普通的一個人怎麼配得上我。我又會打球又會演奏樂器,飽讀詩書還會做研究、報告,涉略廣還有許多專長,未來是要讀四大四中的人。我值得更好的,根本不需要留戀他。也許我真的是所謂的戀愛腦吧!除了戀愛以外的事都能很淡定、處理得很好,但在我的愛情觀裡面,我覺得只有喜不喜歡,其他的不重要,從以前到現在。仔細想想,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他,客觀的優點好像也都很平凡,甚至,他很傷我的心。說是初戀嗎?其實以前也有幾段沒在一起,但讓我傷透的感情。
我希望自己的每次戀愛,都是純粹的,從來不需要理由,不是利弊權衡後的選擇,而是堅定執著的信念。但現在我卻開始懷疑自己,我會不會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我是不是被某種渴望給騙了,我開始質疑我感受到的、我經歷過的。自己有點心虛吧...一開始其實知道,但自己還是選擇了這條路。原本想保護自己,很怕他跟以前遇到的人一樣,都只是玩玩,都只是一時興起,我拖時間,我懷疑他,測試他,甚至推開他。他說了,他說他不知道能撐多久,因為這種喜歡會被消耗殆盡,他也會累,可能某一天他就不愛了。他又說,不要忘記那些愛我的人,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感覺,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他現在對感情的比較看得開,不適合就算了,不強求。最終把選擇權丟給我,雖然我覺得我好像被騙了,但好像也沒有,畢竟他什麼都說了,是我自己選擇走下去。說真的,如果能回到那時候,我寧可維持在朋友的關係,我不後悔,只是覺得很惋惜,因為太痛了。失去比從未擁有還要痛苦,因為多了一個過程叫曾經。
番外
在一起的時候我問過他,為什麼喜歡我?他說他不知道怎麼回答,大概是身材、比一般人成熟一點,然後我很喜歡他。朋友都笑說,身材大概佔80%把。
中間發生的很多事,我沒辦法接受的那麼快,我需要慢慢來,我需要時間,他都表示過,他想等我,他會等我,但他不知道能等多久,他怕他等不了。我其實也不是想怪他(好啦我有),畢竟我自己也有很多問題,也是我自己明知道,卻執意要趕上他的。他說過的很多話,我現在看起來都很可笑,我也覺得自己很可笑,他說的那些話,我信了。現在別人問起他,我只會說,除了太快放棄我,太快就不愛了,其他都挺好的。
妳好,
認得喔,後台也看的到是同一個人寄的信。
以下分幾點談吧。
1. 沉澱
其實我覺得不急著復合,彼此分開沉澱一段時間,是很正確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問題已經修正了,但其實修正的只有病徵,而沒有處理到真正深處的病因。
這時候急著復合,雖然表面上看似沒問題了,但只要問題的根源還在,未來同樣(或相似)的問題還是會不斷的重複發生。
以你的例子來說呢,男生的「還好吧」被你誤會了。這次你發現你誤會了,看似問題解決了,但這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相似的事情。
這背後可能有一些更深的問題需要處理,比如說你是不是傾向把別人的意思解讀成負面的意思。相似的模式其實也出現在你以前的寄信內容中,比如說你提到以前打排球時擔心教練與隊友的眼光、擔心店員的反應、還有覺得男朋友是不是總有一天不要自己,所以想推開他......。
那假如你的模式沒啥修正改變,就算這次的問題度過了,未來可能還是會有相似的問題發生。你可能還是習慣將伴侶的言語行為往負面的方向解讀,這次度過了還是會有新的題材可以吵。
所以呢,好好的沉澱自己,拉遠距離好好檢視一下自己,檢視一下對方。
好好的修正自己的心態技術觀念,修正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會比假裝問題已經解決,急躁的復合來的好。
當把自己該準備的都準備好,該修練的都修練好,遇到好姻緣的機會自然會變高。
2. 條件
第二點呢,針對你提到的你覺得你的條件比較好,值得更好的對象,不懂得為甚麼會喜歡對方這一點。
就讓我引用《小王子》之中,常常被引用的一句話:「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就只是一個人的外在條件而已,不代表除此以外的任何東西。這個世界上,也多的是比外在條件還重要的東西。
良好的世俗成就,從來就不代表一個人也懂得如何經營關係,懂得如何愛人或被愛。
最簡單直接的例子,就舉你的爸媽,職業是教授以及老師。我想從世俗的意義上來說,也算是挺不錯的。
不過從你過去的寄信內容來看,你也不覺得他們有好好的經營跟你之間的關係。想想看吧,如果有人說因為你的父親是教授,所以他在經營關係上一定是比較正確的,或是說因為你的父親是教授,只要你未來的成就沒比他高,你就不值得當她的女兒,那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新聞媒體上也出現很多的例子,外在形象、條件很好的人,但其實會劈腿或家暴。
一個人的外在成就,不代表一個人的經營關係能力,也不代表另外一個人會想跟他一起生活。
真正適合生活在一起的人,反而是一些隱形、軟性的素質比較重要。
不過我們的社會並不會強調那一些,教育體系也不會特別的去教那些東西(甚至是教不來)。所以一般人也不知道在建立關係、交往或相處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甚麼。
舉一些例子。
我看過一些教兩性的人說過,如果一個人問「我要有怎樣的條件,或是做出甚麼舉動,對方才會喜歡上我」,這時候,他更應該換個想法,比起思考怎樣讓對方喜歡我,他更應該思考「怎樣讓對方在跟我相處的時候,可以更喜歡他自己」。
說到底,每個人都是喜歡自己的,或者說潛意識希望自己喜歡自己,希望自己實際上是一個很棒的人。
當我們能在跟對方相處中,讓對方覺得他自已其實是一個很棒的人,讓對方覺得他有獨特的價值,他有一些其它人都看不到的優點,這個時候對方就很難不喜歡你(當然不一定會喜歡到想談戀愛)。
比如說一個女生,可能長的很漂亮或身材很好,而且她也知道絕大多數的人都認同她很漂亮或身材很好。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一個人,能夠看見其它人看不見的優點,但又是她自己渴望被人看見的優點,比如說稱讚她工作很認真、對待人很用心、懂得協調人際關係、不會佔人便宜、笑起來很可愛......之類的。
那這個時候呢,那個女生就會很願意跟他相處,因為跟他相處意味著自己是比較好的自己,是自己認同的自己。相對的,如果離開對方,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優點消失了(不再被他人看見)。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於那個男生來說,他根本不需要有甚麼偉大的外在條件,他就可以讓女孩子很難離開他。他唯一需要的能力就是,看見對方真實的樣子,從中找到對方的優點,並讓對方了解、相信這點。
說到底呢,為甚麼人們會在乎那些外在條件呢?比較高比較帥比較有錢,其實真正的理由,也只是人們想要相信,配的上好的外在條件的自己,也是個有價值的人而已。
但是如果一個人抱著「我就是條件好」、「我就是價值高」,然後覺得對方條件普通怎麼配得上我,對方應該要稱讚我仰慕我,對方應該提升自己好讓我炫耀有面子,我就是比較好比較厲害。那就算自己真的條件很好,可以騙到很多人願意跟自己交往,但時間久了,對方也會在每天的相處中,感覺到你在暗示對方比不上自己,對方是沒有價值的人。那總有一天,對方對你的愛終究會被磨掉。
相對的,一個人能看見真實的對方,看見對方獨特的優點,讓對方在跟自己相處的時候可以更愛上他自己,這些東西看似簡單,但其實背後是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的。這很多時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明白自己的價值在哪裡,所以他不會需要用贏過他人的外在條件,來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人;他不會需要用外在條件,外在表現出強勢,來彌補掩蓋自己對自己的不自信;同樣的,他也度過了在關係中以自己為主,把自己當成世界中心的那種階段,能夠明白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中心,所以他能夠退居幕後,讓對方好好的表現他自己,而不是搶著跟對方比較誰才是主角,誰才是有價值的那個人;他能夠以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所以他能夠發現每個人的優點,並讓對方相信。
這種素質,不是用外在條件能夠篩出來的,但也絕對是珍貴缺稀的。找到一個外在條件好的人很容易,但要找到一個能讓自己感覺到被愛的人很難。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那些外在條件,並不總是讓人在經營關係中走的正確,而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也不一定有人能看的清楚。
3. 性慾上的愛、親密感上的愛、制度上的愛
第三點要提到的是,一般人在提到「愛」這個詞的時候,其實是很模糊的,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具體在說些甚麼。
當然這並不一定會是問題,一個人沒辦法在理智上說明愛是甚麼,他還是可能有能力好好的愛人或是被愛。就像我不需要理性上了解我的大腸小腸消化系統是怎麼工作的,我還是可以照常拉屎。
但是對於一個專業人士,當問題發生,必須要仔細的抓問題出現在哪裡的時候,這種具體知道自己在說些甚麼,以及把一個東西拆成更細的能力,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愛」這個東西呢,其實往下拆是可以拆出很多東西的。
就像以前的國中課本,有寫過甚麼愛情三元論,提到了愛情的激情、親密、承諾。當然這只是那一位學者(或許是個心理學家或是社會學家)的個人想法,後續提出的理論。如果你亂七八糟的東西學的夠多,你還可能看到各式各樣的人會有各式各樣的想法理論。
那我這邊要提到的呢,當一般人在提到愛的時候,至少要懂得愛在情慾方面、親密感方面、制度方面,是三個不一樣的取向,不應該被混在一起談的。
情慾上的愛,簡單來說就是想交配;親密感上的愛,簡單來說就是互相了解,感覺互相懂對方的心理需求,在對方身邊會感覺到安心,會想要一起生活;制度上的愛呢,簡單來說就是結婚。
很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到愛不是那麼純粹的、整體的東西。
並不是說我對對方有情欲上面的愛,就代表我對對方有心靈上、相處上的愛,也不代表著我想跟對方結婚。
同樣的,雙方有著心靈上的愛,也不代表彼此一定會有情慾上的愛,或是制度上的愛。簡單的例子就是同性之間友誼的愛,或是像我愛貓咪狗狗小朋友,但這不代表我對那些對象有著情欲上的想法。
那制度層面上的愛呢,我們也要了解到這是一個跟制度有關的東西,他就是會隨社會變遷、制度變化而改變,他不是理所當然的。一夫一妻制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是,在一些遠古社會並不是如此,在一些戰爭區域,因為男性大量死亡,女性剩下數量較多,那為了確保整個社會的未來繁衍,可以有足夠的勞動力,就會出現一夫多妻制。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自然會出現不一樣,關於愛的制度。
講這些是想要表達,當一個人在說「愛」的時候,他真的明白他在說愛的哪些部分嗎?
比如說,當一個人在說門當戶對,或是說男生的錢賺的不夠多,怎麼夠養一個家庭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必須了解,他在說的是「制度」層面上的事情。這不代表今天出現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或是出現一個有能力賺很多錢的對象,我就會對他有性欲,也不代表我會對他有心靈上的了解與愛。這些是分開來看的。
比如說很多人會覺得,一個男生有很好的元配,為甚麼還要外遇,甚至是跟不漂亮,外在條件完全比不上元配的女生外遇。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愛從來就不是那麼單純的東西的話,我們就會知道,那些外在看起來很般配,看起來門當戶對,看起來彼此很有面子,並不能推論他們實際上的性生活,或是心靈上的交流,也會很滿意。
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一個門當戶對、適合結婚的對象不是理所當然的會讓人產生性欲上或是心靈上的愛;一個人相處起來可以感覺到心靈上的愛,不代表理所當然會對對方產生性欲;對一個人產生性欲,也不能理所當然的推論到有心靈上或是制度上的愛。
很多戲劇,或是一些觀念,喜歡神聖化愛情,認為會有一個理所當然的對象,理所當然的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又帥又高可以讓自己產生性欲、有內涵又懂自己的所有想法,照顧自己體貼自己,可以讓自己在心靈上感覺到被愛、又會賺錢社會地位又高,結婚後感覺很有面子......
但那些理所當然,都只是幻想而已。或許真的有人可以找到滿足她所有條件,所有面向需求的愛,但那絕對不會是理所當然的她就找到的。那背後可能有很多的努力跟運氣,甚至是妥協。
不會有人可以理所當然的滿足你對愛的所有想像。
那下一個問題就是,你知道你在談的是甚麼嗎?你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在乎甚麼嗎?假如有一些東西要取捨的話,哪一些比較重要?哪些可以捨去?
4. 對方喜歡你的理由
最後一點,來提到你說對方喜歡你的理由,還有喜歡你的身材的那些話題。
就我個人的意見,不用太把那一些東西當真,不要把那些理由看的太重要。
對於那些你究竟喜歡我哪裡,我是因為哪些原因喜歡上你的那些對話,都是聽聽就好。
因為大部分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喜歡上對方的理由,人只能「直覺上」的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對方。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不是因為我知道我的大腸小腸消化系統肛門怎麼工作,我才會拉屎,我是直覺式、本能式的學會拉屎。
而那些喜歡對方的理由,只是已經喜歡對方之後,事後再找出來合理化的藉口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例子,說自己喜歡哪一種類型的人,怎樣的條件一定要怎樣的條件一定不要,然後最後卻看到對方選了一個完全不符合自己開出來條件的人。
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女生在拒絕人的追求,給的理由也只是感覺不對,兩個人不適合。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說出了具體的拒絕理由,而對方也真的改了,自己仍然不會喜歡上對方,因為那不是理由的問題而是感覺的問題。
人的意識、語言、想法、思考,很多時候是離自己真實的感覺很遠的。
一個人,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是沒有辦法的回答出一些深刻的理由的。
但一個人,如果是專業人士,也不會跟你講那些東西,因為那些東西很沒氣氛。
專業的把妹教練會告訴你,講話的方式比講的內容重要。
當女孩子在問「你為什麼喜歡我」、「你喜歡我哪裡」的時候,重要的不是回答的內容,而是回答的方式。當我的講話方式是對的、當我的精神狀態是對的、當我平常跟對方的相處方式是對的,那不管我講甚麼對方都會相信,對方都會很開心。
你的眼睛很漂亮、你笑起來很可愛,或甚至就不回答,直接盯著對方的眼睛看......不管怎樣其實都可以。
因為重點呢,從來就不是那些表面說的話,或理由。這是一個感覺層面的溝通(潛溝通)。
所以呢,別把說的話看的太重。
一個人說因為身材喜歡你,不代表他真的是因為身材喜歡你,也不代表他只因為身材所以喜歡你。有可能只是他單純不知道怎麼說,只好硬找一個看起來最容易理解的理由而已。
但相反的,如果一個人說了滿嘴好聽話,也不一定代表他是真的喜歡你,那些理由也可能都是假的。
說到底,這種東西就是回歸到潛溝通。
一個心思澄明,不執著的人,自然看的清楚,感覺得清楚。
不執著一定要跟對方交往、不執著一定不要跟對方交往、不執著長的帥才代表對方是正確的對象、不執著對方錢賺的多少......
執著越多,就會越盯著那些表面的標籤看,越看不清楚那些潛在的訊息;執著越少,自然你跟自己的真實感覺就會比較貼進,知道哪些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
就像很多女生都會有第六感感覺到對方可能怪怪的,或是感覺到對方可能喜歡自己。
雖然不能保證感覺一定會是正確的,但至少這會是比那些表面上說的話、表面的理由,還要來的有用。
說到底,為甚麼情侶會走在一起呢?
有一種說法是在適合的時間,遇到適合的人;在想談戀愛的時間,剛好身邊有一個適合談戀愛的對象。
兩個人都剛好願意談戀愛,兩個人都剛好有能力談戀愛,兩個人又剛好遇見彼此。
其實就是這樣而已。
那些甚麼身材比較好、賺的比較多、個性比較溫柔,還是會運動會唱歌的,那些都只是表面的理由。因為我們絕對能找到另一個身材比較好賺的比較多個性比較溫柔比較會運動會唱歌的人。
這些外在條件,都是可以取代的,只有你在這個時間遇見這個人,才是獨一無二的。
我在路上遇到一隻狗狗,我好好的專注當下,跟他互動。那這份時光對我們來說就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的。
這跟他是不是一隻漂亮的狗狗,是不是品種狗,那些外在的東西無關。那些東西也永遠找的到替代品。
那些我喜歡你,你喜歡我的理由,也是一樣的。就是剛好遇到了。好聽的講法叫緣分,直接的講法叫做靠賽,運氣。
相遇是緣分,離開也是緣分,那未來會不會在相聚也是看緣分。就是這樣而已。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