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媽都是那種脾氣很暴躁的人,雖然心地不壞,就是講話的語氣很咄咄逼人,我打從有記憶以來就常常因為做錯事被罵,不論是打破碗或是考試考不好甚至是她上班很累很辛苦就會說話態度不好,長大後就覺得這樣子很討人厭,誰的成長過程中不會犯錯,我知道小孩要教、要適度管教,但有時候能好好說為什麼一定要用罵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我個性一直很內向,也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我怕會像童年時母親否定我一樣,甚至是求學過程中,有同學調皮欺負我(即使他們是玩笑)我也不太敢反抗,只敢回家跟媽媽說,然後媽媽就會寫聯絡簿跟老師說,老師就會罵那個同學,結果這樣的狀況造成同學會覺得我都在打小報告...這些都讓我整個人都非常沒有自信。不知道對於許多家長們而言,打罵教育的用意是不是讓小孩子聽話?還是只是自己沒有耐心、甚至是想要發洩的管道。好想要改掉這樣的自己,雖然這些都是我的一部分,但是我不想要活在他人的想法當中了,不想要每次都在他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或是擔心著自己是不是有做錯事,那種神經不知不覺的緊繃感讓人很不安(。•́︿•̀。)我從小就很常被老師或是長輩稱讚說很乖很聽話,但是我根本不喜歡,我也想要調皮一下,或是任性一下,做一些那個年紀小孩做的事????雖然人是長大了,但是內心依然還是那個小女孩。謝謝
妳好~這裡是亞依奈~讓妳久等了很不好意思>_<
感覺我的性格也跟妳有點相似呢,我也是不太敢反擊的類型,遇到委屈的事情大多也只敢私下找人抱怨然後繼續忍耐,同時我也滿害怕別人生氣的,就算我可能也沒做錯什麼,但只要對方生氣我大概就會先道歉(?),所以我自己也還在學習這部分呢~
小時候的經歷真的會影響著我們很多很多呢,打罵小孩或許當下效果卓越,但長遠看來一定會造成小孩心理上的影響。不過我想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塑造你現在的個性的,大人們要面對的事情很多(工作啦~經濟啦~人際啦...),所以無形中也累積了很多的壓力,如果這時候小孩又剛好不懂事的鬧了一下或是不小心搞出了什麼麻煩事,家長們會爆氣其實也是滿能想像得到的展開。再加上並不是每位父母都會去認真研究親子教育這方面,所以他們大概也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到底會在無形中對小孩造成什麼影響。但不管怎麼說,受氣的小孩還是很委屈的呀~辛苦妳了呢(抱
雖然過去的經歷沒有辦法改變,妳也已經成為了現在的妳,不過有意識到問題甚至是找出了問題(可能)的起源,無疑是個好的開始呢(摸摸頭)。要改變個性是件需要時間的事情,而就像我前面說的,其實我自己也算是還在學習中,不過還是可以給你一些小小建議唷~
首先"不管妳再怎麼完美,討厭妳的人還是總會有討厭妳的理由",這種話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很多次了,但是要接受並打從心底認同這句話,也是需要慢慢學習、慢慢經歷過各種事情、慢慢體驗過之後才會逐漸了解的。可能一下子還做不到"做自己"這件事,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先"思考"開始改變。
比如妳今天想做某某事,但擔心這個"某某事"會不會讓別人不爽,可以先思考:
"自己有權利做這件事嗎?"->如果有的話為什麼需要擔心能不能做呢?
"不小心做了別人會生氣的事,真的是自己的問題嗎?"->世界上並不存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事情,如果妳做的事情,在大眾眼光看來是能被接受的話,那麼有人因此生氣,是不是代表其實是生氣的人的問題呢?
"其他人對妳的評斷和想法,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如果說是會長時間相處的比如家人、老師、同學,會希望能盡可能避開紛爭,這我可以理解。但有些時候那些"其他人"可能只是店裡臉臭臭的店員、沒耐心的公車司機、或是路邊遇到的暴躁大媽,他們根本不會記得妳是誰,也不會記得妳到底做了什麼讓他們不爽的事(畢竟他們每天都有生不完的氣),我們真的需要把這些人的想法和反應看的那麼重嗎?
"做自己"和"顧慮他人想法",這兩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衝突的,所以我們就先從"分辨哪些人的想法是需要顧慮"開始吧~另外也可以去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然後再慢慢地去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希望我的回覆能幫上妳,未來有什麼想討論或是想分享的事情,一樣都很歡迎寄信過來找我唷(我會努力早點回覆的><)~再次預祝個聖誕節快樂&12月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