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堂你好,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那種,身邊的人都很好,但想獨行過生活的時光。
我想孤獨是人被贈與的禮物與詛咒之一,從人類文明開始演化到我們擁有自我個體意識起。
我們曾是為了更好的存活下來才形成團體生活,可是人的想法太多,目標和信念也太多,遵循不一樣的規則,多元而鬆散使得我們很難像普遍的動物群體般擰成同一個結。
我討厭身處群體時被群體速度跟意志(鮮少會是好選擇)拘束左右去做不想做的事,所以選擇孤身一人自由自在,可是有時我又迷茫,是我自己心中的對錯重要,還是群與單體的力量差異有份量?
我個人尚沒有內心需要去使我尋求緊密團體的庇護,所以在邊緣遊走,保持友好又沾惹不上的距離對我很舒服。
但我擔心這會不會在日後使人虛弱?
您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
也謝謝你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抱歉這幾天比較忙碌
晚些時間回信,希望沒有讓你等太久
我想,正如你所提到的
孤獨這件事情可以是一種禮物、相對來說也可能是一種詛咒
孤獨一詞相對比較不夠中立,或許稱為「獨處」更好一些
我一直認為與自己相處有時候比與團體相處更加重要
如果你眼界夠清晰,看見團體的盲目,反而會渾身不自在
當你需要有更多的視野看待事情、需要有不同層次的想法
單單只有自己,很有可能是不足夠的
團體與獨處,端看你如何選擇、如何運用
你或許會納悶,如果自己的能力與執行,大於團體的決策時
為什麼還會去選擇團體、選擇人群
在事情的對與錯之前,是信念、是歸屬、是認同感
或許是基因作祟、或許是環境使然
你也許會希望有人和你想法一樣,被認同、被接受
你也許會希望有人能夠懂自己,可以暢所欲言不害怕
你也許會希望有個穩定的未來,不受未知的恐懼
群體的特點便在於安定、在於扶持,這是屬於團體的力量
當然,過分的安逸,卻會使人腐敗、使人平庸而停滯
這時,你需要的是自我,是獨處的力量
獨處不單單只是靜止的狀態,而是不斷滾動的思考
當我們回歸到自己,我們會自省、會調整與修正
當你足夠了解自己,你會明白你需要什麼、你會明白你的目標與規劃
那是一種對自己的了解、屬於自己內心的安定
有趣的是,我們很少只透過自己思考便能夠了解自己
多的是需要和他人碰撞,才會知道自己的界限、自己的逆鱗在哪裡
探索自己的路上,就像嬰兒學步
沒有點波浪、沒有點跌撞
便很難站穩腳跟、清楚自己的能力與輪廓
就我的觀點,獨處與團體需要並存
思考的能力與求找資源的能力同等重要
請容許自己有些灰色地帶,關於自己與團體
重要的也許不是取捨,而是能不能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你討厭的感受,也希望你能夠銘記在心
那是你未來對自己的選擇重要的參考點
送給你一句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
「越快樂、越成功」
無論成為自己、還是走向團體
別忘了找尋屬於你的快樂、你的初衷
祝福你一切順心
也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有任何問題或煩惱或想聊的一切歡迎再來信
下封信再見
by 大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