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三生,讀的是五專所以沒有學測升學壓力。 去年因為有留學計畫,所以原本從一個不愛讀書的我努力成為了班一也順利拿到了留學機會,那時候的我受到親朋好友的稱讚讓我覺得其實努力讀書也不壞,但是疫情的關係留學被取消後,我就告訴自己不要再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拿好成績,卻停不下來,只要稍微失常就會心情很糟糕,常常讀書讀到半夜邊哭邊讀,深怕沒考好就沒人會稱讚我,原本以為只是讀書的壓力,最近這一兩個月卻越來越不喜歡去學校,這一兩個禮拜嚴重到會在公車上哭,有自殘自殺的念頭,就因為我覺得跟人互動是很累的,每次到學校也好還是跟家人互動,我不能真正把我的想法講出來,我不討厭我的朋友家人們卻無法阻止我逃避跟他們互動的想法,在學校盡可能的躲開他們,在家人就只敢鎖在房間裡,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我才是安全的,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我才可以做自己,本來就很討厭出門見到人的我開始假日漸漸不回朋友訊息,一有身體不舒服就逃避不去學校,班上的吵雜聲也好,同學的笑聲也好,每一點一滴都加深我越不想去學校的想法,只要聽到人的聲音就會讓「好想消失」的想法無限放大,明明沒有被排擠欺負,卻沒來由的討厭跟團體相處,甚至一對一跟朋友說話壓力也好大,只有一個人安安靜靜在房間裡面的時候才是最舒服的時候。想跟家人說帶我去看醫生卻沒人覺得我真的需要幫忙,只是說我的想法偏激要我改變自己,我也想改,我試著改過,卻無能為力,今天的我也是裝病逃課了,每一天都靠著微小的興趣去支撐整個快崩潰的人生,每一天都哭著起床哭著睡覺,多希望不要再見到明天的太陽,看到別人笑就讓我心裡很不舒服,他們是怎麼做到活著那麼開心的,這樣的我還是消失比較好吧,活著還比死了更痛苦,每一天都在期待就這樣睡一睡就不會起床了。
謝謝你願意說出你的心情。
閱讀著你的來信,我彷彿看到了自己。
明明回覆著這封信時的我,是解憂的一位使者;然而,我卻在讀了你的信件後,感受到被理解的幸福。
曾經,我也是如此。
從他人的角度來看,我的生活完全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
但,我卻不這麼覺得。
不知從何時開始,上學對我來說成了噩夢;同學們的愉快的嘻鬧聲,聽起來都像在嘲笑我、貶低我。
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如老師、家人所願,展開笑容、好好融入班級。
很少哭泣的我,卻天天掛著淚痕入睡。
父母無法理解;即使想找朋友傾訴,卻害怕會遭到拒絕。
今天比昨天更討厭自己、連搭大眾運輸工具都感到喘不過氣……
或許其他人不這麼想,但我認為,你確實是需要幫助的。
同樣一部電影,十個人看就會有十種心得感想;那麼,當不同人遇到同一件事時,出現截然不同的感受,也是再自然不過了。
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從來就不該由他人來定義。
那是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珍貴感受。
你的痛苦並不是沒什麼,你無法感到快樂也不是你的錯。
就算開始討厭和人群相處了,那也沒關係。
在我看來,你已經很努力了。
能夠察覺到自己的想法,也勇於說出口讓人知道。
但這樣的感受,卻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又或者是,雖然經歷過,可感受卻沒那麼深刻。
這不是你的問題;要是那麼容易就能轉變想法,負面情緒又怎麼會使人困擾?
畢竟,如果能快樂地笑著,誰願意痛苦地活著?
白天的到來令人痛苦,但黑夜終究會降臨。
一天二十四小時中,不在學校的時間反而更多;說穿了,學校只是個短暫的停留點。
我們只是去那裡獲取必要的知識;下了課,就沒有必要繼續待在那裡。
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會有喘不過氣的時候。
這時,可以在學校裡,找一個能獨處的地方。
我通常會到圖書館待著;可能看本書、玩手機,又或者什麼都不做,就只是待在角落發呆。
如果沒有時間走到圖書館,那麼,也可以找間廁所躲起來。
重要的是,為自己在學校裡,準備一個能安心獨處的地方。
讓自己知道,即使是如此令人厭惡的環境,也還是有可以讓心情平靜的場所。
要不要先預約看看學校的諮商呢?
和學校的心理師聊,是不需要經過家長同意的。
只要是那所學校的學生,都有資格向他們尋求協助。
我不知道,死了會不會比活著更幸福。
死亡是一條不歸路;一旦死了,就什麼都回不來了。
選擇活下去,將面對的,或許是更多討厭的事;但同樣地,也有很多重新來過的機會。
累了,就休息一下吧!
即使是毫無希望的每一天,也終究有結束的瞬間。
他人的開心只屬於他們,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理解。
不想起床的話,就稍微賴一下床吧!
就算走了慢一點,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世界不會因此毀滅,可自己卻能過得舒服一些。
我想,這樣便足夠了。
祝福你
by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