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最近因為我上了大學去了外縣市,一直希望我跟住在那個縣市的伯父聯絡。
但我真的很不擅長跟那個伯父相處,我寧願裝睡、裝忙都想減少跟他說話的機會。上次還被暗指說很沒有禮貌,怎麼都只會滑手機,如果是他絕對不會讓女兒在別人家滑手機
(之前有不好的經驗,像是喪禮的時候問別人有沒有哭、有哭還會說那是對的;要我學會跟女孩子一樣打扮;問我英文學得怎麼樣,要跟他一樣多學英文⋯⋯)。
而爸爸一直希望我跟他聯絡、多傳訊息,不過我這個人連跟父母傳訊息都很少,怎麼可能對一個節日才會見到面的親戚常常噓寒問暖?
我爸是掏心掏肺,但我就覺得這種關係搞不好你們吵個架就翻了。
再者,我覺得我跟伯父一點都不熟,突然開始聯絡就好像是因為有機可圖。
但一開始基於禮貌,我還是有打招呼。但他們甚至希望我去串門子、希望我節日、放假回家先問過親戚。
我爸可能覺得搭親戚的車可以省錢,還可以彰顯關係很好,但我就覺得不要時時麻煩人家。
我爸竟然回說:「那是你伯父,又不是別人!」
我就覺得是別人啊!是你兄弟又不是我兄弟!
或許,多拉一些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未來的事業還是在社會上生存,但我就真的覺得很表面、虛偽,請問我應該怎麼調整心態呢?
謝謝
很高興收到妳的來信~
所謂的親人,對我來說,就只是剛好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而已。
沒有一起生活過、見面的次數寥寥無幾……我想,沒辦法和對方有密切聯繫、互動,又或者稱他們為「別人」,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更何況,久久見一次面時,只留下了不好的回憶呢?
上天只負責給予血脈的緣分,而在這緣分中,並沒有包含感情。
正如妳所說的,伯父是妳父親的兄弟,並不是妳的。
而就算他真的是妳兄弟好了,也沒人能夠保證,你們可以融洽地相處吧?
從我上了高中開始,無論是學長姊還是師長,總喜歡在演講中強調,經營人脈的重要性。
但這總讓我感覺,彷彿,我們是為了從他人身上獲得些什麼,才選擇加入某個團體、與某個人交好。
也許,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去親近他人,縱使得不到真正的友誼,也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所幫助吧!
找不到反駁的論點;畢竟,在普通學生的小小的世界中,那些將這個觀點奉為圭臬的人,確實都有不錯成就。
話雖如此,我也遇過不靠人脈,便過著理想生活的人。
他現在從事的工作,和大學唸的科系完全不同。
以前認識的人,也沒人跟他在同產業工作。
即使如此,現在的他,依靠著自己的專業能力,或許稱不上大富大貴,但依然能夠過著,還算平順快樂的日子。
無論是和親人拉關係,或是在校園生活中刻意與他人交好;老實說,我也覺得非常虛偽、表面。
但不得不說,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對於不熟悉的親戚,「適度」回應(敷衍)還是有必要的。
下次回家前,要不要先訂好車票,再告知家裡的人呢?
可以說,是因為課業太忙了,所以忘記先問過伯父了。
而至於串門子的話,一樣也能說學校課業很忙。
既然妳伯父那麼希望妳把英文學好,那就用同樣的理由,去回絕拜訪吧!
無論是怎麼樣的一段關係,如果必須要透過壓抑和勉強自己才能維持,我認為,不要也罷。
說穿了,如果妳伯父也同樣對妳父親掏心掏肺的話,即使妳不去刻意維持這段關係,他也會在妳需要幫助時提供協助。
如果要問我,我會說,比起培養人脈、多拉一些人際關係,我會更傾向,多充實專業能力。
畢竟,我既不喜歡,也不擅長那樣的待人方式。
也許在未來,我所行走的道路會比他人坎坷;但這並不代表,我會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在調整心態前,先試著思考,自己想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為了達成那個目標,什麼才是必需品,而什麼東西,即使沒有也無所謂。
相信在思考的過程中,妳也能得到,屬於妳自己的答案,並找到最適合妳的做法。
祝福妳
by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