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找不到手感

人生經歷 · 2022-01-13

個人平時喜歡寫一些小說類型的短文給朋友看
然而最近越來越少寫文,當要重新開始寫時,卻發現很沒有手感,比之前寫的文相比越來越沒深度?還是該說技巧??
現在對這件事有點焦慮,害怕自己寫不出之前的風格
看到朋友們之前對文章的評價也更加焦慮,感覺自己現在寫不出他們所評價的優點
逐漸不會依照之前寫文的思緒(或步驟)來下筆
果然是退步了嗎...


口袋怪獸

你好,

其實不管學習任何東西,多少都會有這種撞牆期、低潮期的狀況。

所謂的學習,就是一個建立規則,再打破規則,然後重新整合(建立)新規則的過程。

所謂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在學習的最開始,我們常常可以找到一些簡單有用的方式,讓自己做出不錯的成果。

但隨著不斷深入,不論是競技比賽中,我們發現對手的強度變強,所以簡單的戰術最後失效了;又或者是創作中,我們發現讀者(或自己)的眼光不斷的變高,過往的套路也不再管用。

這就是撞牆期、或低潮期:雖然感覺自己跟以前一樣,但做出來的結果卻沒有以前的好。

面對撞牆期,正好是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的好機會。

以下是基本的原則。

1. 規律的練習,不管結果好不好

第一點是,盡量保持規律的練習。

規律的練習,是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判斷材料。

如果沒有材料,那麼我們也沒辦法檢視自己到底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沒辦法看到他人給自己的回饋是甚麼。

甚至哪天自己已經度過了低潮期,反而因為自己沒有固定產出,結果自己連自己已經度過了也不知道。

同時不用逼自己一定要得到比較好的成果,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練的比平常多。

這種心態很容易讓自己討厭練習,討厭做那件事,最後選擇完全放棄。

保持規律練習就好,確保自己跟那件事還有一些連結。

也可以多做一些新的,以前沒想過的嘗試,並以中性的心態觀察自己。

2. 複習基本原則

我個人認為,低潮期的時候,最適合去讀一些經典的教材,或是去複習一些以前自己讀過,而且覺得很不錯的教材。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有一些我們以為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術,其實只是掌握表面而已。

有可能當初自己在學習的時候,還沒有實際經驗,因此只能停留在表層的理解。

當自己有一定經驗後,回去重讀過去的經典教材,往往可以有新的體會。

有的時候我們只是照抄他人的步驟,就以為自己會了。低潮期,正是代表著,其實我們沒有自己想像中的了解那些知識與技術。

嘗試去檢視看看自己的知識與技術,思考那些規則中,更根本的原則是甚麼。

3. 樂趣

最後一點,低潮期也是找回純粹樂趣的好時機。

沒有了那些外在評價的支撐,我們正好可以思考,對自己來說,做這件事的樂趣與意義是甚麼。

讓自己回歸初心,用好玩的心態做那件事。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