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去年以前的我,算是對自己、對課業或是打工有責任心的人。
學校分派團體作業,我會是率領者、把繳交日期都設定出來,甚至回到家馬上製作完成;但我發現我的同學好像不是這個樣子,反正規定期限過後他們也不一定會交,久而久之,我其實有點被這個態度帶著走(我自己也不夠堅定)
此外,之前打工我負責教同事,當下剩下我會操作機台、但我下班時間已經到了,可是我還是自願加班直到教到他學會為止。
總而言之,經過很多次事與願違的我發現:
1
犯錯被公司唸(邊實習邊打工中~),但我卻好像感到不痛不癢、覺得喔沒差阿
2.即使要交作業,我明明發現作業有很明顯的漏洞,但我卻是用一種「喔隨便啦,反正應該也不會怎樣、有交就好啊」的心態去面對
3.即使上課快遲到了,卻還是拖拖拉拉
但其實我覺得這樣的自己滿糟糕的,我原本明明就不是這個樣子,可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回到原本的樣子..
我真的蠻困擾的
有沒有更深入一些想到困擾的點在哪裡呢?是預期的自己跟現實的自己不同嗎?在很多時候,自己期望的自己跟別人眼中的自己以及現實中真實的自己都是不同的三個形象,在工作以後這樣的形象衝突會更明顯。
如果你只是想心安理得的像其他人一樣在工作中摸魚,或許不會發出這樣的喟嘆來,是嗎?
那麼,在開始工作以後,是不是發現人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即使你想堅持做一向負責的自己,看到別人也摸魚會很難堅持下去,因為這種環境下認真努力工作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工作量,久了也無法持續。
如果我是那間公司的主管,我必須做出多勞多得、懲罰偷懶員工的工作制度,否則讓努力的員工沒有得到激勵的回應也等於是創造出一個鼓勵員工偷懶的工作環境。
人都會有希望自己能改善社會正面積極的一面,不過很可惜,環境對人的影響力比你想像中的大,所以對工作環境慎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