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時期的我就深知一個道理:沒有人是能夠被所有人喜愛的。所以我對於交友的心態是抱持著「你要來跟我當朋友我很樂意,不想要跟我有所接觸我也沒問題」的心態在跟身邊的人往來,就算跟自己的團體鬧翻了,我也很快會收拾心情再去找新的適合我的小圈圈加入,跟現在的我的心態比起來相當的健康而且獨立,甚至專業輔導人員跟許多長輩都說我對自己的掌控度是非常優秀的。
升上大一之後,我對交友的想法不知為何改變了,變得想要擁有很豐富的社交生活,但如同上一段所說,我一向很了解自己的心理變化也能找到抒發的管道,所以沒有很放在心上,畢竟這樣子的需求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只要讓自己擴大交友範圍即可,然而我卻大錯特錯。
我對情感的需求並沒有上升到一個高點後停止,而是每天都一點一滴在提高,慢慢地,到了大一下學期,我不再有「不想跟我接觸也沒關係」的想法,開始因為他人不回我訊息或是對話有些進行不下去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被討厭,與此同時我也不再只限於想要豐富的生活,也開始對情感這一樣東西產生很強烈的依賴(過去的我是屬於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類型,精神上不太會去依靠他人),這讓我的生活模式起了很大的變化,原本自己一個人吃飯也沒任何感想,在產生依賴之後,只要室友沒有找我一起吃飯,我會有很大的失落感,甚至莫名對他們發脾氣,並且這又會產生反效果,使得他們跟我越來越疏遠,我也因此更加失落,簡直就是惡性循環。
如同要讓自己忘記暗戀或分手對象就要徹底刪除與對方有關的一切一樣,我在大一下學期接近尾聲時,決定停止所有多餘的社交活動,不再強迫自己參加不喜歡的夜唱夜衝,而是單純在學校與剛好遇見的同學閒話家常接著分別,我以為只要這麼做,無限膨脹的依賴與需求就會停止並下降,但我只對了一半,需求與依賴確實不再上升,但卻沒有下降,我反而因為沒有達到自己心理所想要的「社交業績」而陷入非常鬱悶的狀態。
就在去年九月開學,我升上了大二,也搬出宿舍自己一個人在外面住,不再無時無刻身邊都有室友的陪伴,不過意外的倒是沒有讓我感到孤單,或許是當時學校與打工等等,有其他事物讓我分心的關係吧,然而人並不是永遠都處在忙碌的狀態,我一閒下來,那種壓得我喘不過氣的交友需求又再度浮現,所以只好繼續讓自己忙起來。
到了今年一月,因為寒假的關係大家都回家去了,我也因為只需要處理打工事物,再度閒下來,可是身邊已經沒有人能夠跟我出來玩了,所以我把手伸向了以前的我嗤之以鼻的交友軟體,真是從來沒想過我會有使用交友軟體的一天,明知道交友軟體尋求的多半是床上關係與速食愛情或者泛泛之交,但為了緩解自己的需求,還是使用了。
使用交友軟體到現在此時此刻打這篇文章,只能說過程是不斷的失望,甚至跟兩位網友出門後,一位是35歲的長輩,說我現實中講話一些禮節都沒有(我跟同年齡的朋友都是一樣的說話方式,可能不適合年齡差距過大的人),另一位則是見面之後不再在交友軟體上回我訊息,而昨天我跟第三位網友見面了,過程是這一個月以來最開心的時候,現在我們也有繼續有一下沒一下的聊著,可是經過這一個月在交友軟體上的打滾經驗,我知道對方很快就會厭倦我並且不再回我訊息。
說來真是可笑,從小到大都被指名為輔導小老師以及同學溝通橋樑的我,竟然會有自己無法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一天,我打這篇文章其實也不清楚是想要在這邊尋求什麼,也知道可能難以得到解除我的依賴感的方法,但還是鬼使神差地下載了這個app,最後感謝您/您們的閱讀????
你好啊,感覺你是個很理性的人,好佩服你可以這樣有條理地說完你的狀況。也很謝謝妳和我們分享,如果要我這旁觀者分析的話,我覺得可能是你的態度都在天平的極度兩端,不是非常不需要社交,就是變成非常需要社交?
其實大學會有這種情況真的非常非常常見,你也不用覺得自己很奇怪。我自己也是很常在這之中輪轉,解法就是不要讓自己的立場踩的那麼絕對,有時候合則來,不合就算了,人生的朋友總是來來去去,我也無法趕走或是留下誰,所以保持隨波逐流的心情可能不會讓你的情緒在坐雲霄飛車。
其實交友軟體沒啥不好,我之前用eatgether雖然不是交友軟體,但我自己也是頗有收穫,只要不危險就好?
但是我非常同意讓自己忙起來分心的方法,因為我是這種人,只要忙起來就不會把其他人放的太重,畢竟生活重心是自己
Dr.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