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

心情抒發 · 2022-02-17

使者您好

新學期開始了
代表班級幹部都要重新選擇了


但是自己畢竟不喜歡做這種事
我也是為了讓自己克服某些東西才硬做這些事的
有時候只是是出於責任感才想要把事情做好

擔任職位會讓我有機會多多接觸同學
曾經為了逼自己適應某些害怕的東西刻意去做這些事
結果就是搞得我總是想很多
神經很繃緊
在學校總是很不快樂

這次我拒絕了
我的想法是想要休息一段時間
釐清自己的思緒
我是為了一個好的名譽
還是應付外人對我的那副形象
還是只是為當而當
下一個階段再來慎重考慮

但這又讓我遲疑了
我擔心其他人的眼光
害怕別人對我失望對我改觀
會覺得我怎麼會這樣
是怕麻煩還是什麼原因

我也懷疑我其實是膽小鬼
不敢面對內心的心魔
怎麼連這種事都做不好
這些自我譴責的心
都讓我很不安

我曾經希望透過這些對我而言視為「挑戰」的工作
能讓我更好
但反過來想
這些事情在其他人眼中就只是個小事而已
我就這樣把它放大了
以為是個大挑戰
沒想到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這讓我相當挫敗
也覺得我自己很可笑

其他人能輕易做到的事
為什麼我就是不行?


口袋怪獸

你好,

分幾點談吧。

1. 舒適圈

第一點想要談的是,很多人喜歡說要離開舒適圈,要挑戰自己覺得困難的事情,逼自己進入不舒服不擅長的場景,學習處理困難。

這種說法其實只對了一半,「離開舒適圈」的概念,不是為了離開舒適圈而離開舒適圈,而是為了擴大舒適圈所以才要離開舒適圈。

有一些事情,確實是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挑戰性,所以即使很辛苦,大家也會說要離開舒適圈,嘗試面對挑戰。

但有一些事情,其實也是很有挑戰性,也是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但大家卻不會說因為那些事情很有挑戰,很困難,所以為了「離開舒適圈」應該去做那件困難的事。

隨便舉一些例子,我可以說在總統府前面裸奔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但我們不會為了故意去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就選擇去總統府前面裸奔。

這是很重要的概念。離開舒適圈,不是為了離開舒適圈而離開舒適圈,我們不用因為自己現在過的很舒適,就想說我要離開舒適圈,故意逼自己過的不舒服,或是挑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離開舒適圈,是為了擴大舒適圈,是為了讓自己的舒適圈更大,可以在更多的場景感覺到舒適自在,是為了讓自己不會輕易的被逼到不舒適的場景裡。

舉例來說,如果我的月薪兩萬,那我可能隨便發生一個意外,或是某個家具電子產品壞掉要修理,或是出門吃比較昂貴的食物,我就會覺得壓力很大,很不舒服。

那如果我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挑戰更困難更有價值的工作,讓自己賺更多的錢,比如一個月賺五萬,那相對來說,我被逼到不舒適的場景的機率就會比較低。我可能發現以前吃兩百元的晚餐就覺得壓力很大,現在可能要吃到五百元的晚餐,才覺得壓力很大。

那如果我一個月賺十萬,我被逼到壓力很大的場景的機率又更小了。這就是擴大自己的舒適圈,讓自己可以在更多的場景中感覺到舒適,讓自己更容易的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

如果一個人是為了離開舒適圈而離開舒適圈,那他永遠定不下來。賺了十萬覺得不夠要賺百萬、賺了百萬覺得不夠要賺千萬。那像這樣的人,不論賺了多少錢、累積了多少成就,內在還是會感覺到不安全,不舒適。

就算好不容易進到了一個可以讓他安心生活的環境,他也會覺得自己要主動的跳出去,故意選擇不幸的生活。可能面對挑戰或是不舒服,是他們唯一能夠感覺到自己價值的方式。

離開舒適圈,是為了擴大舒適圈,讓自己更難被他人或環境逼得自己不舒適。

當在舒適圈待久了,覺得無聊,可以試著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挑戰一些新東西,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當在外面挑戰,覺得累了,那就回到自己的舒適圈待著休息,等到哪一天休息夠了,覺得有意願往外挑戰的時候,再往外挑戰就好了。

想要活的舒適,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人活著,就是為了讓自己活的舒適。想想人們賺錢後拿來幹嘛,想想你生活中周遭的一切,那些科技進步,那些物質改善:穿更保暖的衣服、裝效能更好的電腦、買更好的車子......這些都是為了讓自己可以生活的更舒適。

挑戰自己,離開自己的舒適圈,真正的目標,也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過的舒適。

所以不要本末倒置,為了不舒服而不舒服。

該待在舒適圈,就待在舒適圈;該出去挑戰的時候,就出去挑戰。

2. 他人的眼光

針對害怕他人的眼光,害怕讓他人失望這一點,我必須說,學習讓他人失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失望,就是沒有達成的期望,失落的期望。

害怕讓他人失望,那你的人生就只能一直活在他人的期望中。

就算你真的花時間在滿足他人的期望,你也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剩下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花在滿足自己的期望,所以最後你就會對自己的人生失望。

更恐怖的是,你會發現他人的期望根本是不可能被滿足的,每一個人對你的期望都不一樣,甚至還會有完全相反的期望。

你的老師可能期望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讀書考試,你的朋友可能期望你把時間都花在一起出去探險一起玩樂;你的老婆可能期望你把所有的時間花在陪伴她以及小孩,你的老闆可能期望你把所有的時間花在工作上...

害怕讓他人失望,認為自己應該不讓任何人失望,是一種妄想。

這代表著你以為世界上所有人的期望都是一樣的,你以為你的期望跟他人的期望都是一樣的,你以為他人的期望就應該是你的期望。

你以為有一個理所當然大家都認同的期望。

但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對於世界的期望都不一樣,每個人對於自己與他人的期待都不一樣。

既然每個人的期待可能不一樣,那當我在為了我自己的人生期望負責時,自然就會讓一些人,一些跟我期望不一樣的人失望。

人活著,就是會讓人失望。

接受自己會讓人失望,甚至是主動的,勇敢的讓別人失望。

這是讓自己為了自己的人生負責,很重要的一課。

3. 自己眼中的挑戰只是他人眼中的小事?

關於「自己眼中的挑戰只是他人眼中的小事」這一個想法。

這是有可能的,但不重要。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

說不定你現在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對於另外一個人來說,是因為他已經花了十幾年在研究,所以他覺得很簡單。

說不定你現在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對於另外一個人來說,他根本沒經歷過。他就只是在旁邊看一看,看別人做覺得很簡單,就以為自己來做也很簡單。

也有可能是那個人天賦很好,所以他可以學的很快;也有可能那個人從小的生活環境讓他有很多練習的機會,所以他可以掌握的比較快;也有可能一個人說很簡單只是因為他愛面子,其實他根本不覺得很簡單......

可能性太多了,當一個人說這件事很簡單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知道,他真正的狀況是甚麼。

說到底,這都是別人的事情、別人的經歷、別人的人生。

別人覺得是不是挑戰,跟你無關,對你來說是挑戰的東西就是挑戰。

既然你覺得它是挑戰,那就老老實實的接受它對你來說是個挑戰,不要用其它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有的人長的高有的人長得矮;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有的人唱歌好聽有的人唱歌難聽......

但這是很正常的。

當在打藍球的時候,長的高的人就是容易搶到籃板球,如果我們用一致的標準,要求長的矮的人也要搶到一樣數量的藍板球,這才是不合理的。

接受每個人的條件、每個人的經歷、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都不一樣。

所以用不一致的標準,也是很正常的。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