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焦慮

心情抒發 · 2022-03-18

最近覺得好焦慮。動不動容易覺得害怕、想大口吸氣,感到恐慌,注意力沒辦法集中。有時候很想哭,但沒有一次哭得出來。

大概想了一下焦慮的原因,覺得是因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得不夠好。包括課業、課業外的比賽、人際關係之類的。

其實也不是沒有努力在做,但就是做得不夠好,比起大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常常覺得自己沒資格和身邊的人同校、自己不夠優秀。

害怕別人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和他們待在一起。害怕我是那種不聰明又不努力的人。

同時自己又很不擅長交際,不懂得如何與人應答。認識的人很少、不敢跟系上同學講話。

神奇的是,這些想法雖然一直存在,焦慮的感覺卻沒有一直伴隨著我。有時候會突然不見,然後又無預警地突然來到。

其他什麼都還好,唯獨注意力不集中讓我非常困擾,嚴重影響到學習效率。

上網去做了幾個焦慮症檢測之類的東西,覺得自己沒有那麼誇張,至少沒有被生理症狀困擾。也因為這樣,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無病呻吟。

剛剛又開始覺得焦慮跟恐慌了,所以來抒發一下情緒,希望可以趕快穩定下來,才能繼續讀書。

感謝看到這邊的你,傾聽我的負面情緒。
解憂的使者們真的都好暖。


口袋怪獸

你好,

關於處理焦慮以及害怕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會去感覺它們,並且試著與之相處。

不管是甚麼情緒,其實都有它的功能,幫助人們在世界上生存下來。不論是嬰兒會大聲哭泣,讓人們不會因為嬰兒無法說話就忽略掉嬰兒的需求;又或是人在緊張的時候,其實是在短期內可以暴發出更強的力量。像遠古的人類,在面對野獸的時候,可能本能的感覺到緊張,並依賴著短期的腎上腺素暴發躲避野獸的追擊。

情緒是人類演化留下來的東西,基本上是對人類有幫助。不過這不代表演化留下來的東西,就絕對是對的。對於演化來說,一個特徵要變異產生,並被篩選遺留下來,可能需要千年萬年的努力,對如今的社會,變動的十分迅速,百年十年之內,人類的生活就已經截然不同。

能夠理解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情緒在本質上是關於生存的,但現代的社會變動的太大,過去的情緒標準不一定適用現代的社會。

舉例來說,在過去的社會中,可能一個人一輩子,都只會生活在同一個部落或村裝之中,他一輩子碰的到的人就是那大約一兩百人。那對於他來說,他在村莊或部落中的名聲就顯得十分重要,他要是被他的部落排擠,或是逐出村莊,他可能沒辦法靠他自己的力量一個人生存。

那在這樣的環境中,所謂面對人群的焦慮,可能就是本能的提醒他,自己的言行舉止,對於自己的生存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被自己身邊的人認同,最終可能導致自己生存上的困難。

那把同樣的問題搬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就必須思考,這個情緒的標準究竟還適不適用。

當然對於現代的社會來說,名聲也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當組織群體大到超過一個臨界點後,人們是沒辦法跟同一個群體中的所有人建立信任,建立交情,所以只好用聽八卦,或是用一個人的名聲來判斷一個人ok不ok。(ex:我們沒辦法用面對面互動的方式判斷一個政治人物的品性,只能依賴媒體或是第二手消息判斷。)

但相對的來說,現代社會也不是像過去的那種強連結,以村莊或部落或血緣關係為主的形式(相對凝結也相對難加入)。在如今的社會中,如果在一個群體裡面失敗,名聲變得不好,其實是很容易在找到下一個群體,嘗試加入並在裡面生活的。

(比如國中升高中就是換一個群體、比如換工作也是換一個群體、比如說渣男可以在一個交友圈中名聲臭掉,但在另外一個交友圈中可能完全沒人知道,照樣活的好好的,但如果是古早講究強連結的社會,大概是不可能的。)

扯了一大堆,拉回原題:對於現代人類來說,要能夠好好的處理情緒,最好是可以理解情緒本身帶來的好處,同時又能夠看清楚現代社會的變化,兩個都十分重要。

確實,那些焦慮以及害怕的情緒,通常都跟資格有關。當我們在面臨到可能失去生存的資格、失去被愛的資格、失去歸屬的資格時,就容易產生那些焦慮以及害怕。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清楚,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是不是會因為那一些失敗,真真正正的失去了生存的資格、失去被愛的資格、失去歸屬的資格。

比如說在大家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說著這種言論的人:「考試考不好,以後賺不了錢,等著餓死。」

確實,沒有食物吃是一件跟生存有關的事情,那為了生存,自然人們就會感覺到焦慮,焦慮本質上是來幫助你不被餓死的。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好好的看清楚,在一個現代社會中,考試考不好,真的會導致自己賺不了錢嗎?真的會導致自己連食物都買不起,最後餓死嗎?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謂的看清楚,是指你真正的去看過,去檢驗過,而不是隨便一個人說甚麼就相信甚麼。比如有人說考試考的差以後就會餓死,那我們應該去好好的檢驗,所謂的考的差究竟是多差,pr多少才叫差,所謂的餓死,是指收入多少,所有收入在那個數量以下的人都餓死了嗎?

如果不能好好的看清楚那些,別人說甚麼你就信甚麼,那你的情緒就特別容易被調動。老師說你不當醫生以後就會賺不到錢、網友說你三十歲沒結婚就會一輩子單身,永遠找不到愛人、廣告說買我的產品你才值得被愛,不買你就不值得被愛......

確實聽別人那樣說,看到廣告那樣演,人就是會產生情緒,但那些背後隱藏的觀念,是真的嗎?

情緒本質上是幫助你生存的,但不一定適合現代社會。(其實現代社會也不一定適合人類的本性,不過這是後話。)

當我們面對到那些焦慮與害怕的時候,學習去看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與擔心甚麼資格,而那些資格,又是真的嗎?

我以前也以為不賺錢就沒有交女朋友娶老婆的資格,但那是真的嗎?為甚麼我看到很多沒賺多少錢的人也照樣可以交女朋友娶老婆,照樣生活過的幸福。而當我選擇好好的去檢驗與學習後,我才了解那些焦慮,只不過源自於他人錯誤的觀念影響,只不過是他人想利用我的情緒影響控制我的行為。

當你能夠好好的去檢驗你自己的焦慮與害怕,並學習看清楚這個社會的運作的時候,你就越能夠跟自己的情緒好好的相處,好好的合作。

以前也有回過幾篇跟情緒相處的主題,你同樣可以參考看看。

https://www.tsunny.com.tw/mailbox_test/article_detail.php?post_id=57153

https://www.tsunny.com.tw/mailbox_test/note_detail.php?post_id=56614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