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他們但不想被打擾

心情抒發 · 2022-03-28

先說一下這封信可能爭議蠻大的,如果使者判斷不方便公開可以不公開沒關係。

想像一下你是個不喜歡看喪屍片的人,但當你開youtube時演算法都會推一堆喪屍影片或是會觸發密集恐懼症的影片時,你會怎麼想?

我先聲明我完全尊重任何人出於自由意識而得出的性傾向的認同,他們要結婚或交往都可以自己做主,也不關我的事,我公投時也是支持他們,但我自己對同性間親密行為的畫面會感到生理上的厭惡,尤其是和我同性別的男男之間的描寫,不管那是出現在現實生活還是在影視作品裡。

最近有個很紅的台劇就突襲式的穿插了同性間性行為的場面,讓我感到生理上的不適,然而看到一些評論有些LGBT族群會認為這是一場屬於他們的大勝利,因為這能夠讓更多人去“欣賞”跨性別的愛。我可以理解這種東西會有他們的受眾,有些人就是覺得這個很棒,他們要看、要說這東西很棒是他們的自由,但我就不是,我就是會覺得很噁心的那類人,我就會覺得要出現這類畫面前為什麼不能有些警語,為什麼要逼我把這種畫面描寫當成“藝術”來接受。

人們常常有一種非黑即白的思考,就像喜歡同性的特質有些人是天生的,有些人可能是被環境荷爾蒙影響而後天改變性向,但有些人總是會堅持說大家都是天生的或者是大家都是後天形成的,硬是要選邊站從一開頭就帶歪焦點,並且把反對者都打成另一派的人,塑造成歧視者,然後拒絕討論一些探討真正重要的事情。

再說到同性戀治療這回事,我反對任何人強迫他人去透過任何形式的治療改變性傾向,我也反對單方面的完全禁止性傾向的治療,因為就是有些人是被環境荷爾蒙影響,當中的某些人又會希望能透過治療來試圖減少這種影響,那那些自願的人能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治療?

我可以理解有些人覺得同性愛很棒,但希望稍微收斂一點,就像小時候看航海王連香吉士抽煙都會直接大範圍打上馬賽克一樣,而且也不要為了宣傳自己的理念就去搞突襲並宣稱這叫做勝利。我支持LGBT族群的性自主不代表我就要被迫去參與、欣賞他們的文化。


“我支持他們並且我不希望被他們打擾”,但好像我這樣的意見是極端少數,就連這種訴求都不太知道怎麼表達,坦白講我不知道怎麼辦,從之前看到後我已經被嚇到看到類似的影片都會有陰影了,擔心會突然跳出那種橋段。我不認為這樣算歧視,但我不確定,也不知道大部分人會不會認為這算歧視...


蓋世太保

你好,我是晞亞。謝謝你提出這個問題,也謝謝你的體諒。

只是我跟你一樣,會覺得這些話不應該說,因為會被別人覺得是在歧視,但我覺得我還是要跟你一樣說出來,所以我就不隱藏了。

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想法,我自己也很常遇到一些事,明明就不是非黑即白,但感覺只要你不選邊站就一定會被說成是道德瑕疵,或是說你假中立。舉例來說,討厭在野黨就是支持執政黨?研究白色恐怖就是支持共產?只要在中國賺錢或支持中國立場的商店或藝人就罪該萬死?還有你說的,不想看到那些東西就是不支持?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支持就是要全盤接受,就是要跟他們站在同樣的立場,就是應該要完全認同他們的想法,但相信你很清楚,並不是這樣。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劃到一個特殊的標籤或框架底下,也沒有必要逼自己跟他們說一樣的語言。

只是我們真的很常被迫選邊站,被迫出來講點什麼,被迫做點什麼,彷彿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立足點才能證明我們「在乎這個東西」。

近幾年來一直有這樣的潮流,當一個新的議題,或舊的議題突然被放大檢視、製造優越感的時候,就會有一群明明原本沒關注的人硬是要加入這個潮流,昭告全世界「我有跟上時代」、「我有關注這些」我好厲害之類的。我不會以偏概全,但我自己的觀察是,高中生的文學獎得獎作品以「性」「同性」為主題的佔絕大多數,甚至可能幾乎是100%。身為一個懷疑過自己可能是雙性戀的人來看,會感到非常不舒服。憑什麼這些議題要被你們放大、炒作呢?就像你說的,加入那個橋段讓大家非常開心,覺得時代在進步,但真正的同性戀者呢?他們真的會因為你們利用「這個橋段」來告訴大家「我們很認同同性戀文化喔!」這件事感到高興嗎?說穿了這些議題的關心與不關心,根本不關我們的事,是關「他們的事」,那些被這些議題牽連、影響的當事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最近愛莉莎莎的原住民影片事件,也是一樣的道理。

他們跟我們一樣明明都是普通人,為什麼要一直被這樣放大檢視?為什麼要一直刻意地營造出「我們很關心」的樣子?而在這樣的框架下,什麼時候我們不能有好惡之別了?什麼時候我可以不喜歡看異性戀愛情,但不能不喜歡看同性戀愛情了?什麼時候面對這些問題,不能擁有自由意志了?

他們是一群「人」,跟我們一樣的「人」,但這個社會不斷的把這些異化的特質「更加異化」,而有些加入這些潮流的人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覺得你是清醒的,也是有想法的。但我想說的是,這些想法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就像我說的這些也不會有很多人認同一樣,而它也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

人們需要知道所有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但很困難。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嘗試,然後在挽不回的時候離開。

我們可以試著改變,但也要學會面對那些無法改變的人們。我很高興能看到這封信,謝謝你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歡迎你繼續來信喔。

晞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