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謝謝閱讀完並且回應的使者。
明天就要期中考了我還在這裡煩惱這些事,覺得自己好狼狽。
最近交了男朋友,可能因為熱戀期的關係所以常常待在一起,一起行動,最近期中考也都一起讀書。
原本在系上有一群朋友,其中一個女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稱她為Y好了。上學期那群人想要疏遠Y,我當然是挺她的,所以連我也一起被疏遠,但我也覺得沒關係,我們有彼此就好。
但這學期Y不知道為什麼對我態度反常,後來又得知她私底下說我壞話,甚至和我的男朋友說我才知道,頓時有被背叛的感覺,也覺得我們明明是好朋友為什麼不爽我卻不告訴我。Y也在這學期和那群人又變好了,感覺我對她來說就不是這麼重要,而我也已經習慣不和那群人一起行動,變得不太愛跟系上社交,比較常和男朋友做很多事。
前幾天有被那群人約讀書,不過我後來覺得不想社交加上已經跟男朋友約,跟一群人讀書也會分心,後來就拒絕逃走了。
可能因為這個關係,Y跟那群人也都沒有再約我讀書,反而是她們會一起行動。今天問Y要不要讀書的時候她說她要去找她們。是我太見色忘友,有了男友就不跟朋友一起的關係嗎?我會一直想是不是我的錯,我們之間的關係才會疏遠,同時又覺得也沒有被當作是真的朋友,為什麼我要為了維持這段表面關係去付出?
不知道該怎麼去調適這樣的心情,也不知道要不要講開,但也不知道要怎麼開口。總覺得兼顧愛情跟友情好困難,也覺得明明平常也很努力經營人際關係,最後狼狽跟痛苦的卻也是自己,我會不會真的不擅長社交跟處理人際。????
你好,
簡單建議。
1. 不要執著
所謂的不要執著,指的是不要對關係的表現形式有執著(固執)。
舉例來說,有一些人會有這種觀念:「愛我就一定要怎樣」、「好朋友一定要怎樣」、「小朋友見到長輩一定要打招呼才是禮貌」...之類的。
但通常越有這種觀念的人,相處起來越痛苦(自己痛苦,與他相處的人也痛苦)。
每一個人的觀念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份關係也會因為雙方自然的樣子,有自然的樣貌。
就像水一樣,並不會有一定的形狀,而是隨著容器,隨著周邊的地形,會自然的適應與改變。
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也要抱持著這種心態,就是自然就好,雙方舒服就好,而不要執著於對方一定要表現的如自己所想,才是愛我,我們才是好朋友。
好的方式是:誠實的表現自己的想法與心情,並且接受對方自然出現的回應。
舉一些例子,比如說一個人有執著,而且又不誠實,就可能會有這種「明明是我想約對方,我卻覺得對方應該要主動約我,才是在乎我的表現」、「對方被我拒絕一次,應該要再約第二次,才算是在乎我」。但從他人的角度來說,他人可能是有在乎的,他可能是因為在乎對方要跟男朋友一起相處,所以才不問,或是在乎對方一直被問會不會很煩,所以才不問第二次。
那如果兩個人,不會對於這些觀念固執,並且可以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心情,並表達出來,就算發生誤會後續還是可以好好相處。
那再換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個人對於另外一個人有執著,覺得「我把對方當朋友,對方也一定要把我當成他的好朋友」「我們過去是朋友,未來也一定要是好朋友」,那這種固執,就會讓他忽略了他的朋友自然發出的訊號。
有可能他的朋友過去是願意當朋友的,但現在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讓他想要把朋友關係退的遠一點。那當這種狀況發生的時候,就是自然而然,關係會調整,另外一個人如果也可以自然接受,那也不會有甚麼大問題,說不定哪一天雙方就自然而然的又變回好朋友。
但如果對於「一定要表現出好朋友的樣子」感到固執,那對方只會感覺到不尊重,不舒服,結果就是讓情況更惡化而已。
所以呢,給你的建議就是「誠實」「不要執著」「自然而然」。
比如說,如果你想約那群人一起讀書,那就主動的去約他們一起讀書,而不是覺得對方應該要主動問你,才算在乎你。
比如說,你如果想約Y一起讀書,那也是主動問他,然後接受自然而然的結果。對方拒絕你,那就拒絕,那你之後要繼續約或是不約,也是看你自己自然而然的感覺。如果雙方就是真的要淡開,那就自然而然的淡開。沒有「過去你幫助她,她現在就一定要按照你現在希望的方式愛你」的固執想法。
如果你真的很希望有人可以用「你希望的方式」來愛你,來跟你交朋友,那你可以對自己誠實,去主動的付出,尋找你想要的對象。但是不代表你現在眼前的那個人,一定要表現的如你所想。
要不要講開,也是隨便,反正找對方談話,不要有任何固執,單純的去感覺對方自然而然的態度,那你就會知道該不該講開了。如果對方就是拒絕溝通、不想談,那你也沒有必要故意的不聽對方的表達,故意要講開,這也是一種故意不溝通。如果對方談起話來的感覺是開放的,那你願意對自己誠實,願意接受對方自然的樣子,那自然而然的你就會知道可以講開。
總之就是這樣子吧。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