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覺得自己很沒用又愛哭

人生經歷 · 2022-04-29

我是一個被爸爸罵就會哭泣哽咽的人,但別人就算罵我我也有辦法罵回去。
昨天剛被爸爸罵,罵的過程我一句話都不敢說,罵著罵著突然眼淚就掉下來,我爸一看到就立刻生氣,他說我怎麼這麼沒用只會哭,然後叫我擦完臉繼續,罵著罵著我眼淚鼻涕全漏下來,我爸就更生氣了,說我沒用,抗壓性差,玻璃心,草莓族,我哭到最後一直哽咽喘氣,他就又說我弟比我都好,現在的小孩抗壓性真低,說以前小孩不被打就很不錯了,一直拿他以前跟現在比(我爸58年的),然後一直說我被罵臉臭只會哭都不改進,中途他想要叫我吃水果(可能想緩和氣氛吧),結果我因為一直哭哽咽吃不下去(我是咬我的舌頭避免發出太大的聲音),他就很生氣覺得我太嬌貴?越說越生氣然後叫我去罰站,罰站途中不忘一直數落我直到他覺得滿意為止。
不過被罵的原因其實很普通,我媽說我臉上的痘痘很多,我就有點不高興說不要管這個然後繼續看電視不再參與話題,我爸就覺得我很不尊重我媽覺得我很傲慢臉很臭,就發生了上述的事情,一下說我18歲要思想成熟點,一下說18歲還有4年可以管,為什麼還有4年呢因為他要求我讀台北的大學天天通勤上課,然後也不管我的意願就命令我全填台北,我中途有一直跟他說我想讀三類想去亞洲大學唸書,他一聽到亞洲在台中,他就生氣說我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只想玩,最後填出來的大學只有亞洲是外縣市其他全是台北新北的二類,其實我很想去亞洲念三類,但我爸認為念生物相關的未來沒工作,之前說會尊重我的意願,但實際上他非常不願意而且半強迫我選大同大學,又說我自己沒有思考自己想做什麼,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他從來沒有給過我選擇,國中也是他一句話我就被迫去讀私立國中,高中也是他一下說要外考一下說要直升,搞的我國三下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現在卻反過來說我沒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只會哭只會擺臭臉沒有思想現在只會玩,我的人生都被他規劃好了,我還需要做什麼,反抗只會被罵,被罵又會有上面的事前發生,就跟個循環一樣,我就像走在圓形的道路上,走了一圈又一圈,甚至連在哪都不知道。
其實我也想過我就乾脆填亞洲然後就搬去台中住四年,但我真的沒有辦法丟下我媽,我媽得癌症,都不知道還剩幾年可以活,要是我現在去台中唸書,那萬一在這四年我媽突然走了,那我大概不會原諒我自己,我現在真的很迷惘,我不知道我應該堅持我的理想念亞洲大學,還是遵照我爸的意思留在台北唸書陪陪我媽。我現在真的不知道了。


24比利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

應該要順從自己的內心,還是要聽從父母的想法?

當我們在做決定時,很難完全不考慮這些事。

在父母的眼中,什麼叫做「好好思考未來」呢?

曾經的我,也不斷地問著自己。

鼓起勇氣說出自己思考過後的答案,卻總是被反駁。

於是選擇了放棄掙扎、開始擺爛;這時候,又會被責備。

如果我們思考過後的答案不符合他們的理想,就叫做沒有思考嗎?

難道只有順著他們的心意選擇人生的道路,才叫做成熟嗎?

過去的我,很不情願地承認了這些論點。

於是我避開了和父母的爭執,拚命地說服著自己,試著讓自己相信,其實自己對那個領域是很感興趣的。

所有的一切都很順利,當我課業有困難時,他們總能及時給我援助。

因為就讀相同的領域,所以我們之間總是不必擔心沒話題。

而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只要肯花時間去讀,我的考試成績並不會太差。

 

但直到後來,我才明白,這不叫成熟,它只是放棄而已。

我放棄了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放棄了去正視內心真實的自我。

反抗他人很痛苦,特別是當對方是跟自己很親近的人的時候。

因為很重視對方的想法,即使告誡著自己要堅強,心裡卻仍會非常難受。

本該比誰都了解自己的人,卻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為此而哭泣的你,我不認為這叫做抗壓性低。

相反地,我為你的爸爸感到可惜。

他沒看見你眼淚背後的吶喊,也沒能看見你不反抗背後的體貼。

 

從你的敘述中看來,讓你無法下定決心反抗的根本原因,似乎是生病中的媽媽吧。

那麼,要不要試著探聽看看媽媽的想法呢?

反對你讀三類科系和到外縣市的人是爸爸,那麼你媽媽又是怎麼看待你的決定呢?

不必害怕這樣的行為會打擾到她休息;我認為,對於生病的母親來說,孩子願意陪在身邊、討論內心的煩惱,應該會是很開心的。

無論她的答案是什麼,在和媽媽談過後,這都有助於你做出最後的決定。

而在準備備審資料時,也可以一邊想想看,在必須做出犧牲的情況下,有什麼是你絕不願意妥協的。

以我的狀況來說,雖然科系是父母決定的,但我堅持要自己選擇大學。

地理環境、選課制度、必修重不重、雙主修輔系門檻……也許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最想要的,但這絕不代表人生會就此完蛋。

更重要的是,在理解現實後,下一步要怎麼走。

有人在工作了好幾年後,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回去重讀大學;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認為,真正能阻止自己追求理想的人,其實,也只有自己而已。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未來的人生中,走得平順一點。

於是他們會去打聽哪所國中升學率高、哪種方式能讓孩子考上更好的學校。

他們會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外界觀點去思考,就讀什麼科系的發展比較好。

這並沒有錯;很多家長年輕時都過得很辛苦,所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經歷這樣的苦。

只是他們忘了,「好」東西不一定會適合自己的孩子。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天分就是沒天分;勉強而來的人生,也許會比較順遂,卻不一定會比較幸福。

但這大概,得花上很多時間,讓他們慢慢理解了。

 

祝福你

 

by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