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我跟其他人對於關心的定義不一樣,我不覺得「ooo都做到xxx了,你也可以做到」是在關心就是了。
我的某位家人也常常會相信一些偏方,要其他家人也一起試試看。拒絕他的話,他有時會說:「我是在關心你,才跟你講這個我在......看到的方法欸,你那是甚麼態度,你不做就算了,我就自己做。」或是「哎呦,你就試試看嘛,你就是什麼都不去試,你現在才會......,你這樣懶惰下去是不行的。」一直重復,然後逢人就說家裡的誰誰誰都不照著他建議的去做,明明......都做不好還不去努力。
親愛的你好
謝謝你的來信
我認為許多人都是真心的付出關心,但表達方式太過於帶有“強制”及“命令”,也同時太相信自己的做法是絕對正確的。
在我身邊有一些長輩也會相信一些偏方或謠言,並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讓大家一起來嘗試。其實我媽媽就是其中一個人,她經常會分享一些偏方給我要我照著做,說這對身體好,誰家的某某某做了之後效果多好,之類的。我本身並不是會輕易嘗試偏方的個性,即使是媽媽叮嚀囑咐要做的也是一樣。一開始我會很不耐煩地直接說,那都是沒有證據的偏方謠言,不要再跟著散播謠言了。但想想,其實媽媽只是想要關心我,即使那是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偏方,但從媽媽耳裡聽到的關鍵字只有“有效”這兩個字。其實這麼想一想,我的回覆就像是潑了一大桶冰水。在那之後,我會盡可能地先按耐住自己不耐煩的心情,並且會耐心地向媽媽解釋這個東西為什麼是謠言,從何而來的,正確資訊應該是什麼或是要從哪裡取得。雖然不得不說處理這種狀況時,真的是得使勁吃奶的力氣去壓住自己的脾氣跟耐性,有時候即使對話結束媽媽還是一副不服氣地表情,但至少沒有無情地潑上一桶冰水,也試著讓媽媽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一直誤會下去。
這是我的做法,雖然這方面的溝通真的很耗心神,但若有機會也許可以嘗試看看。
By 梅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