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個有點小自私的問題
為什麼大人看到小孩自殘要生氣
假如心中非常痛苦
只有死跟傷害自己的念頭
那為什麼都已經選擇比較輕微的方式還要被責備?我知道這很自私,但是當你的靈魂被鎖在玻璃瓶,放在漆黑的角落時,那種無助,不安其實是很強烈的,痛覺反而能平靜…雖然他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但卻能夠讓自己打消死的念頭,不是嗎?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得到責備…
每當聽到那些責備,不安感更多了,那種不被人理解的感覺,就像冰冷的雪花,慢慢把心給凍住…
你好,
提供你幾個想法。
1. 自殘跟生氣無關
第一點想要提到的是,確實有人看到別人自殘會生氣,不過這不代表每一個人看到別人自殘都會生氣,也不是每一個大人看到自殘都會生氣,每一個小孩看到自殘都不會生氣。
會生氣的人,也不只是會對自殘生氣,而是生氣可能就是他們的行為模式。看到前面的車子開太慢就生氣、看到有人說的不是自己想聽的話就生氣......
所以呢,自殘是自殘,生氣是生氣,兩件事情應該分開來討論。
某個人看到你自殘就生氣,不代表其它的人看到你自殘也一定會生氣。
2. 生氣
生氣,大致上來說,跟正義有關,跟權利有關,跟理所當然有關,跟應該有關,跟控制欲與執著有關。
比如說看到不正義的事情發生會生氣,比如說自己的權利受到傷害會生氣、比如說自己覺得理所當然要發生的事情沒發生會生氣,比如說發現自己控制不了自以為能控制的東西會生氣......
正面一點的舉例,像是看到路上一個女人莫名其妙被一堆人圍毆會生氣,或是聽到小孩因為醫療疏失的原因死掉會生氣。這背後反應的是當事人的觀念,比如說他覺得走在路上不應該被一群人打,或是他覺得醫療疏失不應該發生。
負面一點的舉例,比如說女生因為男朋友送的生日禮物不如預期所以生氣,比如說老師可能因為學生上課不專心所以生氣。這背後反應的也是當事人的觀念,比如說他覺得男朋友就應該表現的貼心,能夠知道自己喜歡甚麼禮物,或是他覺得學生上課一定要表現地投入。
生氣能不能解決問題呢,通常可以解決表面上的問題,但不能解決根本上的問題。
生氣可以解決問題的原理就在於,在兩個討厭的東西之中選一個比較不討厭的。
比如對某個男生來說,挑女朋友禮物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女朋友生氣是一件更麻煩的事情,所以他只好在兩個選項之中選一個比較不討厭的。
不過當一個人有不只兩個選擇,而是有很多選擇的時候,這種生氣的作法通常就沒用了。
比如說男生可以跟這個女生分手,然後選擇一個不會在意生日禮物的女生,或是不會亂生氣的女生,或是懂得用稱讚來引導自己的女生。當然如果男生發現他找不到同樣水準的女生,他沒有其他選擇,不想分手,那他就只能回去選擇慢慢挑禮物或惹女朋友生氣,殘酷二選一。
所以面對他人的生氣,我覺得首先要理解:他人的生氣主要對應的是他的觀念,你的行為只是一個觸發開關。
比如說送禮物送到對方不喜歡的禮物,所以對方生氣。真正讓對方生氣的是對方的觀念,而不是送出去的禮物。是因為他有著甚麼應該送、甚麼不應該送、想收到甚麼、不想收到甚麼的想法,所以他才會生氣。
同樣的一個禮物,對於剛好喜歡那個禮物的人,或是一個沒有執著一定要收到甚麼、不能收到甚麼禮物的人,則不會表現的生氣。
所以生氣只代表的是對方的觀念。代表對方覺得甚麼是正義,甚麼是應該,甚麼是理所當然。
那下一個問題是,你自己的觀念呢?
隨便舉一個例子吧,比如開車的時候,看到黃燈要不要停?有的人可能因為別人黃燈硬要加速過路口而生氣,那也有的人是看到黃燈了,覺得應該衝過去,結果看到前面的車子減速慢下來,衝不過去所以生氣(這在台灣蠻常見的,之前就有看過車子因為這樣被按喇叭)。
要停不停,可能都會有人有意見,都會有人生氣。所以實際上的作法就是,別人生不生氣干我屁事。我有我自己的判斷,我覺得該停的時候我就會停,我覺得該過去的時候我就會過去,別人要不爽要按喇叭是別人的事。
別人的觀念是別人的觀念,我的觀念是我的觀念,我只為我的人生、我的選擇負責,他人的生氣讓他們自己去負責。
第二點,增加自己的選擇。
這一點不只是生氣,還包括著所有的負面情緒。
面對那些會利用負面情緒操弄他人的人,我們就要懂得,這種方式能夠奏效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必須在兩個比較負面的狀況中選一個。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給自己創造更多的選項。
比如說對於只有一個朋友的人來說,如果他的朋友想用絕交來控制他,那他為了留下這個朋友,可能只能選擇妥協;但對於一個朋友很多的人來說,如果他的朋友想用絕交來控制他,他就直接選擇無視就好。他可以把時間花在帶給他快樂的朋友上,而不是帶給他負面情緒的人上。
這個原則也適用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工作。
我覺得很多時候要意識到,面對無止盡的負面回饋,人不是只有眼前的選項。
如果一件事不管試幾次都失敗,這時候可以選擇換一個方法嘗試;如果不管換幾種方式都失敗,可以選擇換一個方向,或換一個目標、換一個題目;如果不管怎麼換方向都失敗,那也可以換一個領域發展......
這就是懂得放棄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人不管你怎麼做都會生氣,那這時候你該意識到你有放棄或遠離的選項,在物理上或是心理上都跟對方拉開距離。
當然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你有沒有其它的人(選項),能夠滿足你對關係的需求。
如果沒有的話,你也該意識到,這或許就是你下一階段的功課。
用剛剛男女朋友的舉例,如果女朋友不管怎麼做還是一直生氣,這時候男生就有分手的選項。
當然分手了之後,有可能找不到新的女朋友。
不過,這時候自己的功課已經變成是「如何找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女朋友」,而不再是「如何不讓女朋友生氣」。
能夠理解這一點很重要。
3. 實際一點的建議
實際一點的建議的話,首先,對方要生氣是對方的事。
但如果你希望對方看到你自殘能不生氣,或是對方能夠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安慰你,這大概很難。
要一個會生氣的人不生氣,就跟要一個會自殘的人不自殘是一樣的,本質上都是控制欲。
比起控制別人,更應該去找本來就跟你相處得來的人。
你可以去尋找那些看到自殘不會生氣的人,也可以去尋找那些能用你希望的方式安慰你的人,這就是一種「增加選擇」。
那至於那些看到自殘會生氣的人,就保持距離就好,比如說自殘不要讓他們發現,這樣就行。
這是關於處理生氣的部分。
那如果你想要處理的是自殘的話,我以前有寫過文章《如何處理自殘》在解憂,可以參考一下。
不過說實話,我對於自殘也沒有什麼研究,我思考的比較多的是成癮相關的主題。
所以你也可以去網路上找一些自殘相關的文章來研究。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