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好,很抱歉我不太會說話,我盡可能表達好我的意思,請見諒了()
文有點長⋯⋯我不想只是哭訴,我不該這樣,
但⋯⋯對不起,要花點時間看,我真的很抱歉。
現在凌晨0:30,剛哭過,卻煩惱著,不敢睡覺。
我不知道我該怎麼愛自己,人都說要自愛,也要讓自己先快樂才能照亮別人,可是⋯⋯我做不到令自己快樂,應該說我做不到因為自己而感到快樂⋯⋯
現在的情況是:我老是在別人的身上投注關愛,卻又無形間向其他人索求關愛。我不知道哪來的想法,但我總是認為「我要有價值,就得做點甚麼。」,也因為這樣,我也一直覺得我沒資格活下去,因為我的價值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我不適合活著,這對我而言太難了。」之類的想法伴隨了我至少7年。
現在我21歲,中間吃了三年的鎮定劑、安眠藥,但這些都不是我要的,我不管怎麼吃都還是老樣子,我依然負面,我依然是個家裡的災難。
直到最近,我看了點心理學的東西⋯⋯我看見了些「擁抱內心小孩」這個練習的相關資料,這讓我去審視了自己的過去,但這些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好x —x
以前上著幼稚園的時候,其實也不能說我不快樂,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自己玩自己的,印象中也是沒什麼朋友,但我很快樂。那邊還會常常出去玩,有游泳課——還有看些電影,放學等待接送的時候還有頑皮豹可以看⋯⋯扯遠了。
回到家後,我大概就是到處在家裡晃,到處玩,甚至有在牆壁上畫畫過,因此被訓了x
總而言之,我不覺得那時候的我孤單,但我卻想到⋯⋯那時候就是一家三人吃飯是聚在一起,我爸泡著他的天堂二,我就自己去娛樂自己,我也是個熱衷電視的電視兒童ww就一直到吃飯三個人在一起,之後洗個澡,接著睡覺——然而在哄我睡之後,我媽就去上大夜班了,有時候我甚至沒有睡著(挺胸)所以就跑起來,把棉被舉高高,辦個一個人的露營派對(你不乖!)
說實在的,那時候我不知道我可以找誰依賴,那時候還小,所以想法只是「媽媽會回來的!所以我得要勇敢!」,我也是接受這種教育長大的,所以沒什麼奇怪x
覺得自己不能快樂的開始,大概是我媽媽準備生下我弟的時候。
那時候我才四歲半吧,我很密切的觀察我媽媽,他覺得有陣痛感,或是怎麼樣的——我比我媽還要慌張,甚至住院期間,我會拿起院內電話打到櫃檯,跟醫生說:「媽媽在痛了!」請醫生上來照顧我媽,那時候的我真的很可愛xxx
生下來之後,我有個弟弟了,我常常吵著說要去看弟弟,就隔著窗戶往育嬰室裡看,看到那是我的弟弟,我感動到不行,我超開心的。
之後一切正常,所以我得照顧我弟弟,因為我做得到。
我也不確定我是怎麼照顧的了,但我最深刻的就是那時候我喜歡玩熊娃娃,所以會拿著熊娃娃在他面前擺動作,也開始會試著搭配動作發出怪聲,這算是我配音的啟蒙點吧?總之我很愛我弟,雖然我不能給他買玩具,但我真的是很努力照顧他,也不想看到他難過,有一次拿到零用錢,我就買了簡單又騙小孩的色鉛筆給我弟玩,他很開心www⋯⋯
但我真的最怕他哭了,聽到就是PTSD。
有多嚴重——我聽到了會立刻慌張起來,我逗不了他開心,我就只能讓他不要發出哭聲,我會用手大力捂住他的嘴巴,讓他的哭聲被壓到最小聲⋯⋯這麼做不對,但⋯⋯做不做這種事,我會被罵的。
「弟弟怎麼在哭?你幹嘛!為什麼沒有好好照顧弟弟!」
「欸你都當哥哥了欸,幫忙分擔一下啊!爸爸媽媽都很忙⋯⋯」
「你 是 不 是 欺 負 他 ?」
⋯⋯我不希望我被諒解做這種事情的原因,但是我是真的很怕. _.
做為一個捨棄自己所有的,只為了給弟弟快樂的人,我真的很怕被這麼罵。
當時的情況也還是有一方不在,另一方泡著遊戲的生活,我其實知道我應該獨立一點,可是我還是很孤單,儘管我們一家會有常常出去玩的日子,但是我連想看電視的時候,都得確定我弟的所有一切都安穩妥當,他很快樂或是睡著了,我才可以打開電視,電視聲音還得轉小。
現在長大了,我弟很獨立,他根本不需要我了,也一夕之間變成了自我中心的屁孩(口德)
但我變成了一個「舉著火光照耀他人,卻忽視那些滴到自己手上的蠟油炭火」這樣的人。
學校生活,我視《熱心助人》為宗旨,我以我善良地幫助他人為傲,但沒有人在乎。
我記得我給自己取了個很有趣的稱號,叫「衛生紙」——
取得方便、取之不盡、用完就丟。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5年了吧,小四到國二。
因為國三要會考了,大家都沒時間理你,高一我就得了憂鬱症,我休學了。
到現在,我連我想振作起來,以笑容面對世界,
我想到的依然是別人,我在想這樣別人才會喜歡我,才會覺得我正常,
「如果我他媽一直當個臭憂鬱狗,我不如去死算了,礙眼。」
我這麼「勉勵」自己。
老實說,我不覺得我不幸福過,
我好愛我的家人,
我好喜歡大家聚在一起,
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一起聊天也好。
我不怨恨我的家人、
我不怨恨霸凌我的同學、
我不怨恨拿我出氣的安親班老師,
但現在我不得不去審視這些過去,還要知道這些才是影響我的主因,
媽的我覺得我比千古罪人還不如,我不配做人,不配做個好孩子。
至於安親班老師怎麼了,這又跟怎麼愛自己有關了。
你知道安親班就是去那邊寫作業、吃便當,
別想交朋友了,你連要喝水上廁所都得舉手。
有次我寫功課寫到很累,但我也不能趴下去,所以我分心了,生為一個學生,尺就是我的機翼,結合自動筆,這就是我的空軍一號,媽的橡皮擦還是筆芯盒,我每個都不放過(孩子你該長大了吧。)
「喂!!!!!!」的一聲,這大概是隔兩層樓都聽得到,接著我被叫上了本名,全名。
「寫作業不寫是幹什麼東西⋯⋯手!快!」
不是叫我寫,是手要伸出來;不是用愛的小手教育,是他媽椅子拆下來的粗粗木棍棍。
打下去直接拿筆不能。我還記得回去的時候,我媽還問我手怎麼了,
「跟爸媽講,我下次打更多次。」想起這句話的我,只是說撞到而已。
又一次,我一樣寫到很悶⋯⋯老實說,這次我不知道我當下分心了。
我拿著尺,那隻尺的尾端有個小洞,我就只是在那邊畫圈,用那個小洞繞圈圈畫圈。
「你很愛畫嘛。」挫塞了。
「拿來,功課不用寫了!」啊?不用寫⋯⋯?
我的作業被收走,丟在一邊,接著他給我一張白紙。
「很愛畫嘛?畫一千個。畫!」
「有一個不整齊,或是有缺一個,就全部重畫,我看你是多喜歡畫!」
他還要求我20個圈一排,排五列後換行,方便他計算,而我是真的畫了一千個。
老實說,小孩子嘛,我就乖乖畫了,因為畫那個就沒什麼啊?
畫就畫⋯⋯我畫啊?但是⋯⋯為什麼啊?我其實沒有很懂。
可是之後我他媽超怕我自己分心的,我還開始逃避去補習班。
我直接走回大概一公里遠的我家,就把自己關起來,
這樣才讓我媽不讓我去補習班了,反正我能自己回家。
我愛不了我自己,我更不能放縱自己。
我現在連抽卡中雙蛋黃,打音遊打出好友榜一,我都只是驚嘆,但不笑。
我只是把它截圖,就沒有然後了。
會因為這種成就開心的時候只有他們稱讚我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可以笑。
我也不知道我要怎麼面對這些,
以往吃藥也好,去接受心理治療、冥想、出門運動都好,
我感覺我就是個怪人,不然是誰會老是往負面想,又不讓自己快樂起來?
就連現在,我還是一直被問「你在這個家是不是很不快樂?」
「我們對你不好嗎?你怎麼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
坦白說,發這封求救信我也是抱著罪惡感發,
我不能被發現我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會被怎麼樣?我不會變成壞孩子?
都他媽一個21歲的大人了還這麼懦弱⋯⋯(望天)
使者對不起、讀者對不起,但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
我連死都不被允許,我只能這樣活著,
頂多去寫自己的小說,或是去學點嗜好消磨時間,
但我終究還是會面對到這個問題——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別人著想,而不是我自己。
當然我也不可能再去醫院看診,已經去過了,我還說我好起來了——
因為吃鎮定劑真的是讓我連走路都走不好。
我想不到辦法,但我也想活下去⋯⋯
我有一個我愛的對象
一個願意陪我整天的好兄弟
有個很棒的新家
人生技能樹點到五花八門
我擁有自己的創作與世界觀
還有好多好多好多⋯⋯
你叫我怎麼放棄?我不想!我真的不想放棄!
就⋯⋯救救我,拜託⋯⋯
我該怎麼愛自己?
我該怎麼因為自己而努力,因為自己而開心?
這些別人都覺得稀鬆平常的一切,為什麼就只有我做不到?
求求使者為我解答⋯⋯很對不起,但這是我最後想到的方式了⋯⋯
現在01:35⋯⋯我該睡了,對不起佔用了如此冗長的閱讀時間,
還要你們替我想辦法⋯⋯我很抱歉,真的很抱歉⋯⋯
你好呀~
謝謝你寄信來解憂,讓使者有陪伴你的機會,對使者來說接收使用者的來信再回覆這件事就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雙方只是換一種方式在交流、互相陪伴,所以不用為自己寫信來解憂感到負擔、抱歉~(摸頭
我們都是在童年中很少受到鼓勵、肯定的孩子,我們總是被說"應該怎麼做怎麼做才是好孩子,如果沒做到就壞壞"、"我們身為哥哥姐姐,要好好照顧弟弟妹妹"、"你的本分就是做好那些事,怎麼可以去做別的呢?"等等,就這樣接收很多負面的言語,久而久之我們會覺得自己永遠做不好,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無法肯定自己,只有讓別人感受到滿意、快樂,我們也才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為自己開心,因此我們無法輕易"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感到快樂、滿足,總對自己無法滿意,只會"喔~這樣啊~"就沒有下文了。
所以你去看了心理學相關資料,我覺得是很棒的事情!
我們下面繼續聊聊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我也不是專業的人,所以就當成是朋友在跟你聊心事,提供你另一個角度的想法、陪你聊聊天這樣~(必須說,我是超級話多的朋友類型,所以也要辛苦你花點時間看了((笑
你說到幼稚園的情形,完全可以想像一個小小朋友在放學後,沒有功課、沒有玩伴,所以在家裡探險遊玩,然後忽然發現牆壁就是我的大畫板呀!!所以肆意的創作、畫畫,結果哎呀~被長輩訓了QAQ
說到把棉被蓋在頭上,創造一個自己的小空間這件事,我小時候也很常做,不過我大多是披在肩上,把自己當成一位武俠肩上搭著披風這樣,整個走路有風~覺得自己超帥的哇~~
當沒有玩伴時,我們總會想辦法自娛自樂,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
從你的描述可以讓我感受到你是一位很貼心很貼心的人,你知道媽媽在不舒服,所以打電話到櫃檯。
明明自己也還是個小小孩但願意花心力去照顧弟弟,不論是拿熊娃娃擺動作還是拿自己的錢去買色鉛筆給他,這都是你很用心照顧他的行為,你真的真的很努力了,你已經做了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去陪伴他。
很多家長都會告訴家中老大的話"弟弟妹妹還小啊~你身為哥哥姐姐怎麼不可以讓一下?"、"你是老大啊!你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啊!",這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以前也是這樣被要求,所以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要求我們。
但時間過得太久,他們忘記當初是如何被迫成長、學會照顧另一個小小孩,只記得自己也是小小年紀就學會照顧弟弟妹妹,所以下意識的用同樣標準來要求我們,說到這,不是為了父母開解,是希望我們在做事情時可以試著去思考為什麼、以前覺得那是合理的,那就真的合理嗎?
再者父母在學習如何當父母,同樣的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當哥哥姐姐呀!
所以弟弟哭了,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了你的全力去照顧他!你已經做得很棒很棒了!!(HUG~
小時候的你為了照顧好弟弟,你付出很多心力也犧牲了自己的快樂,因此在弟弟長大獨立後,你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像變得有些沒意義,他並沒有讓你感受到同等份的在乎,既然如此我們就停止付出,將時間與心力投注在自己身上,我們太少給自己時間去關注自己,所以試著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
關於過去,我們總以為自己忘記了,但努力想想我們總可以想起那些讓我們恐懼、害怕、感到疼痛的場景,平時沒事不會去想到,但那些其實已經造成我們成長過程的傷害,對於那些記憶,有些時候我總會突然想起電影《返校》裡的一句話"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看完你安親班的故事,想起了我在台通聽到的一個想法,以前很多大人為什麼選擇罵、直接處罰小孩呢?
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最不需要思考的方式,只要直接兇他說“不行”、“過來挨打、罰站”,之後小朋友就會害怕、知道以後不可以做這件事,但是他們以後不做這件事是因為害怕被處罰,而不是知道做這件事的危險性。
但大人這樣管教非常打擊小孩的快樂與信心,之後我們再也無法輕易的感到快樂,也不懂得如何快樂,明明我們做了很多很棒的事情,卻沒辦法由衷的開心或者說那些愉快只是出現一下,然後就沒了。
腦中有負面想法出現不是你的錯,就像感冒病毒進入體內,我們會頭痛、肌肉痠痛、咳嗽流鼻涕,你只是內心生病了,需要好好的休息、被照顧,這一點都不奇怪喔~(拍拍
我們生病時總是容易覺得疲倦或者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沒有辦法活力滿滿的去跟大家互動,只想好好休息,而一直被問的那些問題,就算都是肯定,"我就是覺得不快樂"、"你們沒有對我不好,甚至可以說付出這些,能跟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我覺得很棒,只是我也是會疲憊,想要休息、想要靜靜、想要有人可以陪我聊聊",所以你寄來這封信並沒有錯,不需要有罪惡感,你不會受到懲罰,你不是壞孩子也不會變成壞孩子,你只是有很多很多的心事沒有地方可以宣洩,沒有人可以好好傾聽,因此寄信來解憂跟使者們聊聊。
不管幾歲的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尤其是生病的候,希望有人可以對自己噓寒問暖、關心自己身體怎麼樣,希望有人可以讓自己想安靜時安靜、陪說話時陪說話,這一點都不懦弱,我們只是想要被關心與愛護~
為什麼不可能再去呢?
當然可以呀!
人生病,痊癒就可以停藥、不用回診是正常的,但是當病情再次復發時,再去看醫生、拿藥都是正常的,假如你是因為覺得之前說好起來,現在就不能再去看診,那是我們誤解了,生病看醫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如果是不喜歡鎮定劑帶來的副作用,那麼我們可以跟醫生討論,"是不是可以換一種藥呢?"、"開的劑量太重了,能不能在不影響藥效的情況下,稍微減少劑量呢?"等等,我想醫生會願意跟我們耐心地討論我們的狀況,再為我們開合適的藥劑,因此可以的話,除了跟人聊聊,尋求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也能幫助我們好好生活。
你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別人著想,但換個角度想,你為別人學會那些大大小小的技能,不過你獲得了技能,你可以藉由那些技能"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舉例來說:你為了誰學會木工、裝訂的技巧,但是技能是你點亮的,你可以試著為自己做一個小架子放些小飾品,把它刷新成裝飾自己生活的小亮點,這樣就不再是為了別人而去做。
"愛自己"一直是人需要學習的事情,每個階段我們需要的、想要的都不同,有段時間我也常說"我要好好愛自己",但我並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愛自己,直到現在我想愛自己是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什麼是想要的、什麼是不想要的,好好對待各個狀態的自己,淡定的、憤怒的、開心的、難過的,都接受自己有那樣的情緒。
不知道你有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呢?
我之前去精神科看診時,醫生曾告訴我可以透過寫日記,去記錄自己發生了什麼、情緒怎麼樣,這樣我們可以理解什麼狀態時我們有什麼想,也能認識不同層面的自己,進而好好對待我們自己,我想這也是一種好好對待自己的方法。
愛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不是只有特定方式才叫愛,如果覺得愛自己很困難,那麼就改成"好好生活",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跟自己獨處、好好感受情緒,我們接納所有樣貌的自己,擁抱各個狀態的自己,不要為了快樂而讓自己快樂,也許等我們學會"好好生活"時,可能就知道快樂、開心到底是什麼,能夠分辨那些情緒的差異。
好好生活、照顧自己對於有些人來說很輕易,但對於長期忽視自己需求的我們來說,那是需要學習、不斷練習的,所以不要覺得別人都會,只有自己不會,給自己多點時間,從好好吃飯、睡覺開始,好好練習聆聽自己。
-
因為想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分享給你,因此內容打得很多、語句沒有很通順,回信也回得很久還卡到節假日,還望你多多包涵,如果有任何想訴說的事也歡迎再寄信來解憂跟使者們聊聊。
祝你一切安好。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