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工作了一年半,住外面,當時存款約25,離職考公職,待業五個月住家裡,沒想到那五個月非常恐慌焦慮不安很黑暗,原來待業是這種感覺...
明明有存款住家裡,沒收入來源還是會不安,這是正常的嗎,現在存款近90,想到待業的黑暗不敢輕易待業,真的很想休息真的很想全心考公職,但為什麼待業就是會恐慌,有誰跟我一樣有錢待業仍恐慌呢,如何變好
朋友家人都待業的非常開心,為什麼我有這種不安,上班夜夜失眠好痛苦,真的很想休息,真的很想專心考公職,為什麼我的心情不能像別人那樣開心待業呢,求解
來信者您好:
面對未知的未來,
有的人可以坦然面對,因為相信什麼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有的人卻是焦慮不安,因為總想著會有什麼突發狀況。
這都是每個人的處事態度,所以到不需要去思考為什麼他人不恐慌,他人又為什麼會恐慌?
重要的是,你要怎麼讓自己的恐慌降低一些。
讓巧克來舉個例子吧!
來信者有說道,住在家裡,那來信者會為了不知道明天要住哪裡而恐慌嗎?
顯然應該是不會吧?因為你已經『規劃』好明天一樣,繼續住在家裡。
但如果你明天突然要來個小旅遊,那想必來信者一定會對於明天要住哪裡非常恐慌,對吧?
所以降低恐慌的一個方式就是,『規劃』。
明明有存款,沒收入來源還是會很不安,因為來信者可能不知道,存款能支撐你待業多久,不知道多久能考上公職。
那如果你自己先規劃好呢?
一個月估計開銷2萬元,休息一個月再利用5個月時間去找工作,
2 x 5 = 10
所以基本開銷就要有至少 10 萬的存款,那如果僅僅只有基本存款,那生活上的一些娛樂可能就要斟酌一點,
因此在把存款拉到 15 萬,多個 5 萬做預備金
這就是 6 個月的待業計畫,
而計劃越詳細,那恐慌感就會越低,因為越詳細,你對於未來的未知就越少。
就像是還需要規劃,如果 6 個月後沒找到工作,怎麼打算?
又或者說,如果你今天在路上遇到一個大老闆,跟你說看好你的能力,
開出高薪,並要你下個月轉到他公司上班,那你對於辭職會恐慌嗎?
顯然應該是不會吧!因為你已經知道且規劃好,辭職後,下個月到下一間公司上班。
而這時可能你會恐慌的是,我的能力夠不夠,能不能做得好?
那如果今天轉職的是跟現在的公司一樣的工作呢?
有發現嗎?
如果事情越得心應手,那就不會那麼的恐慌,
而怎麼讓事情得心應手?
那就是『規劃』!
我是愛吃巧克力的ch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