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好,我是大一的學生,現在念的是台大中文,對於大學生活或是未來都很茫然。大學生活也過得不快樂,高中時還覺得比較好。
身邊沒有甚麼朋友可以說,有一天跟母親說了相關的事之後反而讓她很生氣很失望,就開始說我是排斥所有事情、不知足、而且一直說不應該比較喜歡高中…
事後我就不敢再跟家人講,畢竟真的不希望因此不愉快。但我自己也還是很難過跟不知道怎麼辦。
我曾經聽過父母或是老師們講自己念大學的故事,都是很有熱忱的想要學習,但我自己就不是這樣,只是因為台灣人只要家境小康,大部分都會念大學不是嗎?到了高三的時候很自然地就跟著學校考學測、指考,然後分數到哪個學校,就選一個覺得可以接受的科系填志願。應該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不是嗎?一定得要對本科很有熱忱嗎?雖然本科是我自己選的,但那只是相對於當時母親一直希望我選外文,但我對英文真的沒信心,聽學姐說幾乎全部是英文書後就完全沒興趣。
目前本科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有必修的幾個課和作業的部分。必須的課可能是因為被排給不太好的老師,而作業真的是一堆報告,我高中時就最討厭小論文,問過學姐系上會不會很多類似的課程,學姐還說不會 @@ 明明就都是TT
我也想過轉系,但是後來覺得可能不會,一方面是家裡一直叫我「既來之則安之」,也有點叫我不要吵的意思,他們覺得我就是該念本科,如果我覺得不好或是想轉就是貪心不知足。而我也擔心不了解外系狀況,要是到時候更慘反而後悔。
幾乎毫無方向的情況下,我就有些天馬行空地想了一些可能,也大概列出給使者看
學校有的外系部分:
這些都是過去有考慮念的科系,但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念。
日文→①高中時在校外學,考過n5。②覺得自己對學外語有興趣(但沒有很肯定)③原本大學可能會念,但是家裡覺得課程都是學語言,比較狹隘而不支持④高中一個朋友(高中時約有n3程度)在外校念日文系,說感覺還不錯,loading也不重(相較於一直要交作業到想死的我)
戲劇→①國高中時對表演有興趣,是心中的第一志願②但高二開始因為自己外貌不佳,身邊有更多好看或是更善於表演的同學,而開始覺得自己還是讀書比較適合。③但現在發現自己好像真的不適合偏學術的路線
法律→①高中時因為公民法律部分讀的很好而被老師發掘的興趣(?)②但是大考分數剛好差一點所以沒上③家裡不支持我轉去④聽說loading很重,我猜也是,所以可能會去修課或頂多輔系,不會想要雙或轉(要考試,也怕轉了後悔)
然後,高中時因為我的學校很自由,也不會有作業,沒什麼課業壓力,就比較會探索一些興趣,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到底在哪,就只是試過一些東西而已
試過的一些興趣
鋼琴、自學外語、手作、看小說、追星
但是大學後明明時間應該變多,但反而好像因為排課、作業的關係完全沒有探索興趣的時間
想請使者給一點建議跟依靠,因為真的沒有人可以說了,很多時候蠻絕望的
我目前的想法是只能想辦法把作業跟報告弄出來了,雖然家裡一直希望我可以拿高分一點,但是我還是覺得及格就好,不然真的好難
希望把作業做完後就會有時間讀書跟自己運用時間,大學後我也沒有讀書(好羞恥,還好幾乎裸考的期中還有低空飛過)
然後就要寒假了,好想像以前那樣開心的玩,現在不管做什麼心情都好低落(我好像本來就有一點抑鬱傾向
謝謝你鼓起勇氣寄出這封信。
進到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事物,與過去不同的教學模式、相異於高中的人際往來方式……明明一切都還亂七八糟的,但在不知不覺間,也考完期中考了。
跟想像中不同的課堂、出乎意料的作業量——還沒調適好的心情再加上這些東西,我想無論是誰,都會感到不知所措的。
我是透過學測進大學的。高三時的我,對未來非常茫然;打開科系介紹的網頁,一遍又一遍讀著十八學群的說明,瀏覽過無數科系的介紹,卻仍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怎麼填志願才好。
最後,在跟家人討論過後,我隨便選了一個畢業出路還可以、不會太排斥的科系 。
幸運的是,我拿到了正取資格,早早放起了暑假;不幸的是,跟你一樣,開始大學生活後,才發現原本以為可以靠意志力克服的東西,其實根本做不到 ( ̄▽ ̄)"
是啊,大部分的我們,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了大學生。
還搞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誰,也搞不清楚人生中最重視的事物,就在對大學沒多少了解的情況下,將過去的努力轉換成某個校系,然後陷入要不要離開原系的掙扎,但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去哪裡。
不過,我們也不會永遠都處於這樣的情況。
請不要認為自己不知足。
從我的角度看來,比起不知足,你會有這樣的心情,是因為你更了解自己了。
對學姊來說,中文系的作業類型和數量是她能接受的,所以她不會覺得多;可是,你和學姊對「很多」的定義顯然不一樣,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
你有提到考慮想轉入的科系,雖然我也了解不多,不過同為對未來迷惘的夥伴,或許我的想法能提供你新的切入點。
首先是日文系。
我朋友目前也是就讀日文系。因為她很喜歡吃美食,前陣子開始在IG經營美食帳,下方文字的敘述還分成了中、英、日三種語言的版本;雖然為了發一篇文章要花很多時間查單字,但因為是喜歡的東西,再辛苦也能堅持下去。當然啦,她偶爾也會偷懶,消失好幾個月才再次發文。
日文系根據學校的不同,教學的重點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學校重視應用,有些學校則比較偏重文學。沒有哪個比較好或比較差,端看你想要哪種。
學語言會不會很狹隘,我想,還是要取決於學習者。學一門嶄新的語言,其實,就是在接觸一個新的世界。
這門語言的使用者是怎麼思考的?他們的世界觀是什麼?而這些人的生活哲學中,有沒有能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光彩的觀點?
而自己又能不能將它賦予除了「語言」以外的其他意義?
法律的話,推薦你到圖書館借法律系的上課用書,實際翻翻看課本,看你能不能耐著性子、花好幾個小時讀那本書。
我的系上有一堂跟法律相關的必修課,上課的老師是在附近事務所執業的律師。
根據他的說法,如果你能坐在書桌前讀那些法條,讀著讀著還能自行領悟出什麼,並從中感受到些微的樂趣,那麼,就可以考慮把法律當作未來發展的選項之一。
戲劇的話,我對它了解就更少了,但你可以試著去加入跟戲劇相關的社團,親自參與過一場表演後,或許能提供你一點方向。
台大是一間資源非常豐富的綜合型大學,有相當多類型的社團、課程、講座能提供你探索自我。
迷惘是很正常的,但若僅為了從現狀逃離而草率做下決定,相信我,就算順利轉到了新科系,你還是會後悔的。
去多方嘗試,修課、旁聽、參加活動……什麼都好,既然光靠思考沒辦法得出結論,不如親自去感受。
課業的部分,就如你所說的,用最低限度的努力去完成就好;妥善分配花在每堂課的心力,有些課隨便讀都會過,有些則是不念書就準備重修,在這兩種類型的課程上,就不需要花一樣多的時間,但前提是你只求拿到學分就好。
必修課和感興趣的課程衝堂的話,線上自學網站、圖書館書籍、校內同類型活動等,依然能對你探索該領域有所幫助。
以前感興趣的東西,可以利用寒假重新找回來,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依然那麼喜歡。
而這些興趣,是要維持在興趣就好嗎?還是會想進一步發展成賴以為生的專業呢?
大學生的寒暑假是完全自由的,有些人會把假期排得滿滿的,但我覺得,學期間的你已經這麼努力了,難得的假期就好好休息、面對自己也不錯吧!
跟你不同的是,我不想念我的高中,反而很享受大學的生活。
我的國中生活閃爍著光芒,可現在的我想不起任何跟高中有關的美好回憶。
身邊的人都說,高中是最美好的時期;那麼,無法喜歡上那段時光的我,是不是不知好歹呢?
以前的我,幾乎天天都這樣想。身邊人的冷漠,急於粉飾太平的心態,每一天,我都越來越討厭無法開心的自己。
但是,當一個人的大腦裡充斥著負面的想法時,又要如何發自內心露出笑容呢?
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就只是這麼簡單的事而已,我卻過了好一陣子才明白。
就像同樣一道菜,有人全部吃掉後還會嫌不夠,有人光是聞到味道就想吐。
喜歡這道菜的人一定是正確的嗎?討厭這道菜的人就是不知足嗎?
當我們把這道菜換成大學後,也是同樣的道理。
你的父母老師享受著大學,可做不到的你,絕對不是錯誤的。
或許純粹是現在的環境令你不舒服,也或許只是你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
如果是前者,我們有很多簡單粗暴的物理性手段能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轉學、轉系。
如果是後者,我會建議你試著放慢腳步,就算表現不如其他同學也沒關係,花點時間調整自己,讓自己在心靈比較舒適的狀態下,去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
對未來茫然沒有關係,慢慢找到喜歡的東西就好。
大學生活找不到快樂、比較喜歡高中也沒關係,喜好本來就沒有對錯;但在回不去高中的現在,還是稍微找找看,大學生活的光芒吧!就算是學校附近的可愛小動物、某間店販賣的美味餐點,也都可以喔~
當然,也非常歡迎你再次來信和我們分享心情。
祝福你
by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