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蠻內向的
我仔細回想自己的行為舉止,發現當我要說一段話時,我都會先在腦袋run過一遍再講;當我要做一件事情時,會先大概構思一下架構
可是正因為如此,有時會陷入想太多的情況,或是有突發狀況,我會沒辦法應對,也就是我的臨場反應很差
也不能說常常,反正就是有時會發生以下的狀況:可能師長突然問我一個問題,因為這是預料之外的,我根本沒有準備要如何回答,就會想到什麼說什麼,當下覺得合理,或是腦袋一片空白,但事後檢討就很想揍扁自己,難以置信為什麼我會這樣回答
也就是說,當我沒有準備好就回答問題時,很大機率會說出違心之論,其實不僅是長輩,同輩也是,和比較熟的朋友比較沒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幾乎都是出現在不太熟的人上,事後檢討當下的談吐、行為舉止有時覺得天啊,我該不會要被討厭了吧
其實我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是違心之論
親愛的你好。
謝謝你的來信,我是梅杜莎。
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
首先,先在腦中思考過再發言的行為,即使會稍微花點時間,但我個人認為這並非缺點,反而你可以處理好事情完整的順序或語句結構,讓接收的人可以收到有邏輯且清晰的訊息。
而臨場反應這部分,也許有些人天生反應快,即使面對第一次的問題或是場面,都能立刻做出合宜的對應,但那終究只是一部分人。而即使天生沒有這樣的技能,我認為還是能在日常生活或是學校,職場中吸收並記取面對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或是回應方式。
好比今天你在拼拼圖時,若靠著自己的直覺認為這個形狀的拼圖就是放著,完全不思考整副圖該有的樣貌,那麼那幅畫拼出來大概也看不出它原本的樣子了。反之若你一邊思考整副圖的樣子,將拼圖放到對的位置,那麼最後呈現的圖才完整,而當你漸漸抓到了技巧,拼圖的速度也就會變快了。
我能理解你想在他人對話時能給對方一個好的回應,並且在應答上維持好的節奏感,但若你非常在意或是會回想自己的發言並檢討反省,也許多花一點點時間表達出你真正想說的話,會讓你感到更心安。
最後,我認為有時候我們很在意的事情,其實即使別人看到或是聽到,很多時候對方都是只記得幾秒鐘或幾天就忘了,反而是我們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導致容易在心中演出自己的小劇場,有時候“放棄思考”也是讓自己不那麼辛苦的方法也說不定唷
願這封信能為你帶來解決問題的方向
By 梅杜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