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為考上好大學、好研究所,人生就等於半勝利了,直到真的走上這條路,才發現這些不過是社會設計的一場大騙局。就如同高中老師都會和學生說「只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之後就能盡情玩耍享受自由的大學生生活」一般,目的...左思右想後,或許是為了讓孩子們有動力去讀書吧?
只是當孩子相信了、努力了,並成功走上那個階段那條路後,才會發現和自己預期的不同,才會發現真實世界的樣貌,才會發現原來自己還是那個不斷拼命奔跑追逐無法休息的那個我,才會發現即使成功走上目標這條路,夢想卻仍遙不可及,距離有近了點嗎?或許有或許沒有,又該如何確認呢?
Hey 很開心收到你的來信
是喔你說的沒錯,人們總是需要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前進,只是這個理由是他人賦予,亦或是由自己所選擇的。
這也和你信末提到的問題有所關聯,如果是依著心中的理想前行,那就回首瞧瞧一路走來的自己吧。
如果你越來越能愛著現在的自己,那是不是就代表著,自己正一步步朝嚮往的樣貌邁進呢?
-----
至於大多數的學生,在求學時期或多或少都聽過你說的那句話吧。
說是矇騙嗎?或許師長們,也不過是賦予了一個他們所認知的希望罷了。只是,他們的希望不見得是千古不變的原則。
就像人生勝利的定義,也會隨著時代的遷移而改變,但是我們要追求的,真的是這些嗎?
比起老師們的希望、時人的眼光,我們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要什麼呢。
畢竟,這是我們的人生,勝利和失敗與否,都應由我們去感受、定義,並試著從無數次的嘗試中,學會承擔自己的抉擇。
這,就是從校園走向社會的路途吧。
-----
就如同你所提及的,以這種與現實有落差的言辭,去為學子們畫一幅美好的未來…這麼做,好嗎?
不過反過來想想,是不是也代表著這些站在人生岔路的學生們,需要開始試著自發性的探索未來,而不是全盤接受大人們的說詞呢。
就算跌倒挫折也沒關係呀,沒有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去試探過,又怎麼能知道該走向何方。
寫到這裡還是覺得,我所說的有些過於理想了(笑
但就像這封信的標題一般,「理想與現實」,它們難道只能是一種反差,亦或是對立面嗎?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是人們正因著理想,才會努力在現實中走下去呢。
無論如何,我仍舊衷心期盼著,未來的教育能容納更多失敗的機會,或許這麼一來,那些孩子們就不會在奮力奔跑過後,才發現自己闖入的是一片迷茫。
By 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