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搞不懂,為何偏偏有些人表面上尊重,實則心裡挖一個洞?假如我和家人討論一件事好了,當我說出我的想法之後,家人就為反對而反對,還說一些挖苦的話,事後還好意思說都是為你好等字眼,我不得不照家人的意思去做,之前說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會尊重你的決定,啊不是說的那麼好聽,怎麼在討論事情的時候,就拼命的在那裡該該叫,我實在想不透你們的想法是如何?
你好,我是樂高。
最近樂高也發生一件跟你蠻相似的事情,那就是找工作的問題。
表面上說會尊重我的決定,但實際上當我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又會覺得說這種職業未來會有好出路嗎?以後如果有另一半要結婚跟買房買車,這種職業負擔得起嗎?
導致樂高在決策上有很多的猶豫,甚至有點不知該從事什麼方向比較好。(就是拼命地否定,但又說不出我適合做什麼)
樂高是想說,當自己的意見被反駁時,內心會感覺到有點難過,甚至明明當初是你們說好會支持,但還是得到不了解,以及被迫選擇改變。
這種時候,樂高的做法是會先理解他為何會反駁?然後我再去思考這種想法究竟對我有沒有用。假設他是可以參考的,那樂高會聽進去,假設他是不能參考的,樂高就會選擇忽視它。
如果這條路是真的自己想走的,那別人無論有多少反對,自己也都還是可以撐下去。當然,要評估自己的能力,不是意氣用事的想要去做就去做,還是要能夠顧局大全,照顧好自己,這才是父母會比較安心的點。
樂高是不確定你做得決策是怎樣的決定?但假設這個決策有改善的空間,那我覺得還是可以將自己現在的想法去做些更改,不用到完全不採納,就是做些小調整。調整完再來看看這方法是否可執行,如果這方法是可行的,那我覺得就可以再次說服看看家人,假設你的理論是能夠說服的,那我相信在執行時也同樣可以說服別人。
家人有時都會用一種「我是為你好」的心態。
但其實,多半家人不能理解我們想做的感受,甚至想法。
不是我們年紀太小不懂事,正因為我們太了解自已,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決策,也才更希望自己的意見能被採納。
如果再次說服沒有任何效果,但你又想要去執行的話。那就去執行吧!
理念說不通就用行動來證明,假設真的有辦法做到,這也是一種證明不是嗎?
證明自己說的計畫是行得通,證明自己可以做得到,等到做到之後就可以好好的跟家人說明,我的計劃也是行得通的!
至於現在的過程肯定會比較難受,畢竟,在被否認得情況下,內心多少會被動搖一些,但只要能夠持之以恆地下去,讓對方也能看見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即便最後失敗,那也問心無愧,因為你已經盡全力拉!
家人的想法通常會包含現實面去參考,如果我們的想法太過理想化,當然就會不被接受。
所以如果這想法可以進行調整,甚至到可執行,那我想做到後他們也不會多說什麼的!
畢竟,自已的人生自己決定,旁邊的人可以給你參考,但要不要採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選擇做負責!
以上是樂高的想法,希望給你些想法!
願羽翼能使你解惑,並且賦予你翱翔,讓你別再煩惱!
By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