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dcard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講到自己過去被父母保護得太好,所以個性上和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擾:怕自己失敗、擔心打工後會沒生活費、依賴父母、玻璃心、遵守父母的話、聽從父母決定的人生方向……等,不過也因此和家人感情不錯。而自從他到餐飲店那種偏高壓的環境打工後,也改掉不少壞習慣。
看了下面的留言,儘管有少數認為如果家裡經濟還行的話沒必要花時間在打工、顧好課業比較重要,但大部分人都認為沒打工經驗的人是有問題的或媽寶,個性上也比較不獨立、不懂做人處事。
我有打工經驗,不過只做寒暑假,打工地點不是餐飲業而是朋友介紹的公家機關,裡面的人都很溫柔,有時候很忙有時候很輕鬆,但我自認還應付得來,可這或許也是我自以為而已,說不定其他同事覺得我是個拖後腿的廢物。
其實我覺得那人描述的自己並不到被保護得太好的程度,比較像是他天生個性就是如此,而且無論形式如何,能發自內心和家人保持良好關係的人,我覺得很厲害也有些羨慕,畢竟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會有這種想法的我,會不會也是被保護得太好的人呢?曾聽我爸說過,他覺得我在國一我媽過世後個性變了很多,變得比較成熟和獨立,而離家讀大學後,令他有種我真的長大了(性格上)的感覺。
只是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沒變,尤其是我在高中的時候,還因為同儕氛圍(不是霸凌)的因素,厭惡著不能融入她們的自己,甚至常常質疑自己為何要活著以及自殘。
這樣的我是不是被保護得太好了呢?不用煩惱錢的問題,似乎會使一個人不夠獨立,在待人處事上也會有缺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只是大部分的人似乎都覺得像我這樣家庭背景的人在出社會後都很雷。
想一想又開始討厭自己了……
哈囉你好,我是粉圓~
謝謝你願意來信和我聊聊喔!其實從你信件當中寫的經驗來看,我覺得你不像是被過度保護的溫室花朵喔!很多你提到的,網友們討論的問題與觀點,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不同的人、環境、個性等等,都會有各自適合他們發展的方式。
我自己在學期間從來沒有打工的經驗,各種活動也很少參加,就是專注在課業居多,但不論是實習或是正式出社會,我都有獲得許多主管與同事的正面評價。我覺得在工作上,如果你擔心同事給你的評價不夠客觀,可以問問直屬主管,我相信他們會對你說出真心話的喔。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各自需要學習與克服的難關,而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成長階段中能學到的事情也不大相同。所以不要太擔心,也不需要比較自己和其他人的背景,大家各自有能在環境中學習到的事情,未來當我們認識越來越多的人,也就能彼此互相學習。
即便家庭是影響一個人的個性、價值觀等的重要因素,但這並不是全部,想法時時刻刻都能改變。而我也留意到,你是一個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擁有這樣特質的話,不需要太過擔心自己不夠獨立、太雷等等,因為你總是會自我檢討,找出問題之後,比起討厭自己,更建議你可以著重在如何改善,沒有人是完美的,很多事情也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因此,學會喜歡並且擁抱自己的本質,也是很重要而且有意義的事情喔!
By 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