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浮出來了,上一封在講求職,這一封在講工作,人生真的是有各種挑戰呢(笑)
我的工作簡單來說是管理機器,要知道它有什麼異常、跟廠商討論怎麼處理,然後也要安排注意各樣維修時間。經過一陣子的基礎知識學習之後,上個月算是半正式開始上線。如同剛剛所提到的,會需要跟廠商聯繫,提供他們機器異常的狀況資訊,請他們分析原因並提供解決方式,但問題就來了...
我...總是不太敢主動發言,有時候知道是自己該負責的部分,但卻沒辦法在開會的時候開口表達機器的狀況,就有私下被學姊唸說怎麼不主動講話,其實我有注意到也有去看的。另一點是跟廠商討論,因為我還很菜,遇到狀況也不知道重點在哪裡、要提供什麼樣的資訊、要怎麼問問題怎麼討論,曾經有次我提出一個問題,結果被回說「你這樣講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讓我覺得有點挫折。
很多事情希望自己能夠先有足夠的了解才提出,結果就變成了自己看也看不出個新東西,反而卻錯過問的時機。雖然說都可以問其他同事,但大家都很忙,問的問題太籠統感覺又會被當伸手牌討厭,於是就演變成了我有努力想做好我該做的事,但不知道怎麼發問、不知道該問誰、不知道能不能問,造成大家都覺得我在裝死的場面。
要是我可以更主動更厚臉皮的發聲就好了...。實在很不喜歡自己這種扭扭捏捏的個性,要主動跟其他人熟起來真的是太難了,感覺大家現在跟我說話的語氣都冷冷的,我也只能一直期許希望自己下次可以把握說話展現的機會了
ok,問題很具體,能切實的環繞問題討論。
我們換個場景,假設你現在已經不是初入公司的小萌新,隨著年資與業績增長也成為了公司的老鳥或甚至升職為主管階層。看起來薪水與公司的話語權增加,相當不錯對吧?
只是在你的心中有著當初入職就一直無法擺脫的糾結,就是有些基礎的知識因為當初入職沒問清楚,所以一直都不會。然而工作到了這個階級,也怕問別人太基礎的問題,會造成同事或下屬質疑,到底是怎麼升遷上去的?所以成為老鳥以後,包袱反而比你現在要重很多。
新人當然有新人能用的槓桿,就是在這個時候怎麼問怎麼學都沒有任何的成本,等到你工作久了反而更說不出口了。
最近看到一個故事,美國有一個女研究生,寫出來的論文被指導教授痛罵是垃圾,然後真的被扔去垃圾桶。結果那位研究生沒有生氣,開始拍教授的馬屁:"當初就是非常崇拜您的研究才入門下學習的、您聰明才智我遠遠不及啊...."總之捧上天了,結果教授臉一綠把論文從垃圾桶拿回一條條跟研究生討論該怎麼修改。
這個故事體現出研究生展現的智慧與領導力,成功的驅動了教授。
工作不會也是一種槓桿,"哎呀沒有學姊教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買個飲料感謝妳壓、Ricky我就知道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以後還要多跟你求救呀"每個人都需要自己被需要的感覺,如此不但能學到該學的知識,還能快速拉近你跟同事、廠商的關係,能更快融入公司群體。
工作其實是一種人際關係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