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類似的事情就好痛苦…

相處之道 · 2023-09-05

我同學跟我說說:晚上有金工課喔!我說:我應該沒有要去。他說:我只是要提醒你啊,沒有要關心你的意思。以上我聽了很生氣,但又不知道怎麼回應就草草的說:喔。請問面對此事我該怎麼做比較好?我常常因為別人的口氣或對我不佳就生氣。

另一個例子是我在晚餐時小心的問爸爸可不可以陪我去學校找主任,然後我爸就有點不耐煩的說:你要找主任做什麼?然後又心不在焉的滑他的手機。這個過程我覺得被忽視忽略、心理也很難受,當下很想罵說為什麼口氣這麼不好!但我忍了下來自己跑去一邊冷靜,事後不斷的想心情也越來越差。

請問這是高自尊嗎?是不是又有敏感型?想請問面對這類型的事情我該怎麼做?

謝謝回覆我的天使們,很久之前我在很難熬的期間也向你們求救過,真的很感激????


口袋怪獸

你好,

我之前在解憂有寫一篇文章,叫做《討厭自己,擔心說錯話被討厭》,內容是關於在對話中減少腦補,跟你這裡的狀況很類似,建議你可以參考看看。

以下隨便分析一下你們的對話,以及說明你或是對方可以怎麼處理。

要先說明一下,對話的語氣或是一個人的態度,沒有辦法透過單純的語言與文字傳達,而是隱藏在語調、表情,甚至是你自己的腦補之中,但這些東西就是比單純的語言或文字重要。

所以以下的內容,會根據你們的關係好壞,或是你們內在隱藏的態度或心路歷程,進行假設。

1. 

假設你跟你同學的關係普通,沒有特別親近但也沒有特別的仇恨,然後雙方有正常的溝通能力,而不是明明有想法卻總是藏起來酸言酸語的溝通,那我會覺得你們的對話沒啥問題。

對方提醒你晚上有課,你說你沒有打算去,對方說只是提醒你,因為他不知道你究竟是「想去但是忘記了」,還是「知道但不想去」,所以在他確認到你是知道但不想去後,他就說明一下他是「提醒」你有課,而不是「要求」你去上課。

我會覺得整段對話沒啥大問題。

2. 

延續上面的討論,硬要說你們的對話有問題的話,第一點是你應該要注意到你回答的句子有一點跑題。

對方說晚上有課,但他沒有問你要不要去,所以你其實可以不用回答要去或不要去,你可以單純的說「喔,我知道了」,這樣就解決了。

特別是雙方關係沒有特別親近時,這樣回答就夠了。

如果你們平常的關係很好,比如說會坐一起上課,或是上課會分到同一組做實驗之類的,也就是說當你不出席可能影響到對方上課時,那你可以多說明一下你沒有打算出席;但如果你們根本沒有很熟,你出不出席不會影響到對方,那你其實不需要多說明甚麼。因為你不用對他負責,他也不用對你負責。

當你說「我沒有要去」的時候,對方自然會想說,我沒有問你「要不要去」,你為什麼會回答「我沒有要去」,他會想說你是不是誤會了,誤以為「我要你去」,那自然對方會想要多說明一些,也就是後續的那些對話。

第二個問題是對方的回話,對方可以說「我沒有要你去的意思」,會是比較溫婉的說法;至於說「沒有要關心你的意思」,則可能使人誤會,當然判斷的重點其實是背後隱藏的語氣拉。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重點是對話的語氣,有時候對話內容看似有問題,但如果語氣沒問題的話,其實不是甚麼大問題,有時候只是每個人的說話用語習慣不一樣而已。

3.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對方的「我沒有要關心你啊」,確實是語氣不佳,想要讓你生氣,這背後有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他原本就不爽你,在這種狀況下,通常對方開口的第一句話「晚上有課」就會氣氛不佳了,這種狀況下,對對方的建議是根本不需要去提醒一個他不喜歡的人,或是學會公事公辦;對你的建議則是察覺到對方語氣不佳,或是對方不喜歡你的時候,就抱著公事公辦以及遠離對方的態度即可,回一個「喔」「恩」之類的就沒問題。

第二種可能,他原本沒有不爽你,所以他正常語氣的提醒你,但可能你的回話「我沒有要去」語氣不佳,因為你不爽他但你沒有察覺到,比如說你可能心裡覺得「我要不要上課乾你屁事你好煩喔幹嘛跟我說」、「我現在說我不去上課會不會很尷尬為什麼你要問這種問題讓我尷尬都是你的錯你好煩喔滾辣」之類的。

然後從對方的角度,可能查覺到你的態度不善,他可能想說「我好心提醒你你是在不爽啥」,所以他就故意回話讓你生氣,所以第一句話的語氣正常,但後面一句話語卻突然變得有攻擊性。

這種其實就是一般人際互動要注意的小細節啦,很多時候感覺到對方的回應怪怪的,超出自己的預料之外,可以先想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前一個行為舉動造成的,比如說可能不小心踩到對方的雷,不小心誤會對方的意思,或是自己傳遞了負面情緒給對方,所以對方才會把負面情緒傳回來。

然後處理方式也很簡單,就是覺察到,解釋清楚就好了。

常見的對話像是這個樣子,覺察到對方有點不爽了,所以就說「喔,沒有啦,我的意思是……」,解釋清楚,對方能夠接受的話,通常就不會再生氣。

當然能這樣做的前提是,要能夠覺察到對方生氣,或是語氣不佳背後的原因。

第三種可能,同樣也是對方第一句話語氣正常,然後這次你沒有腦補,所以你的回應語氣也正常,但對方下一句話語氣突然變得有攻擊性,這可能是因為對方聯想到過去的一些經歷,比如說他心裡可能在想「好煩喔我明明是說晚上有課不是問你要不要去的意思為什麼你要回答我要不要去」,他可能回想起一些過去自己說話被別人亂解讀的經歷,或是想起了過去說話被你亂解讀的經歷,所以他覺得不爽,於是就把他的不爽發洩出來,所以對話語氣就變得有攻擊性。

在這種種況下,通常不需要過度反應啦。

在這種狀況下,通常我會明白對方的語氣不佳不是針對自己,而是針對過去的某個別人或某些場景,所以我也不需要特別的會應一些甚麼,很多時候笑笑的就過去了。真的要解決這種東西,是要靠雙方彼此的信任,比如說對方信任我不是對方過去想像中的那種人,對方相信跟我相處不會發生像過去一樣那些很討厭的事情,那久了以後,對方出現這種因為創傷莫名其妙變得攻擊性的情況就會變少。

大致就是這樣子吧。

--

針對你跟你父親互動的部分,我是覺得他可能有語氣不佳啦,但從某些角度上來說,我會覺得他語氣不佳也是正常的。

比如說他可能原本這段時間打算看電視的政論節目,或是他打算打麻將、看小說、玩手機遊戲,或是看股票,但突然他發現不能做了,要陪你去找學校主任。從對方的角度來說,當然有一些不開心的理由。

那從你這邊來說,也自然有一些覺得不開心或不爽的理由,比如說你可能覺得「這又不是我的問題為什麼要在我前面不爽」或是「為什麼當父母的不能好好說話」之類的。

這個狀況,要談是有很多題目可以談啦(比如說如何互動之類的),但我這邊就只談「生氣」。

以前看別人說過,每一個「生氣」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應該」,或者說是「它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的想法。

比如說他覺得這段時間「原本」就要拿來休息,怎麼可以拿去做其他的事情,為什麼我要被逼著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比如說他可能覺得我的小孩「應該」要是個乖小孩,為什麼我的小孩那麼麻煩還要找學校主任,我的小孩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

比如說你可能覺得我的父親就「應該」要溫柔的對待我,不「應該」在我面前擺臉色,「應該」要重視我說的每一句話,而不是敷衍的看著手機,為什麼我的父親可以這樣對待我。

這些就是一個生氣的人,心中可能會有的念頭,而心中越多這種「它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念頭的人,也就越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生氣。

那相對來說,怎樣的人不容易生氣呢?就是能夠明白其實沒有甚麼「它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

對方可以用他想要的方式對待我,但我也會用我想要的方式對待對方(或是對待我自己)。

比如說看到路上車子亂按喇叭,一開始很生氣,覺得他怎麼可以亂按喇叭,不過後來想一想,就覺得喇叭長在他的車子上,他當然可以亂按喇叭,當然他亂按喇叭之後會造成甚麼後果,比如說被人拿球棒扁之類的,也是他自己會承擔,其實我根本不需要生氣,也不用去管他,我要管的就是管好自己而已,確保自己有良好的開車方式,確保自己有良好的喇叭使用習慣,這樣就夠了。

比如說玩電腦遊戲打牌位賽,可能遇到玩得爛的隊友,或是整天刷表情符號,惡意送頭之類的玩家,一開始也會覺得很生氣,覺得對方怎麼可以這樣玩遊戲,對方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不過後來想一想,遊戲設計就長這個樣子,對方當然可以選擇亂玩,也可以亂發送表情符號,反正長期來看,對方自然會接收到他行為產生的後果(比如說牌位變低或是一天到晚遇到想跟他吵架互刷表情符號的人);那我就是管好自己的部分,比如說覺得表情符號很煩就直接靜音(而不是管到對方身上,要求對方不能亂發送表情符號),專注在自己的遊戲內容與玩法有沒有足夠的水準(而不是管我的隊友的遊戲內容有沒有水準),即使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覺得爛,或是惡意送頭的隊友,反正我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部分,長期來說我還是會打到符合我水準的牌位。

其實也就是這樣子而已,用男女朋友交往當舉例,比如女生可能情人節沒收到禮物,覺得憑甚麼我要遭受到這樣的對待,然後生氣;男生可能覺得出門吃飯都是自己請客,憑甚麼自己要遭受這樣的對待,然後也很生氣。

但從比較豁達的角度來說,情人節本來就沒有一定要送女生禮物,出去吃飯也沒有一定要男生付錢。那些「它應該要這樣對待我」、「它怎麼可以那樣對待我」,都只是存在於自己腦袋中的幻想與腦補而已。豁達的人能夠明白「對方當然可以這樣對待我」,但同時也明白「我也可以用我想要的方式對待對方」。

比如說女生可以明白,自己當然不是情人節就一定會收到禮物,但她同時也明白,要找怎樣的男朋友是自己選的,如果真的很想要情人節收到禮物,她可以選擇一個情人節會送禮物的男朋友。(把沒收到禮物當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收到禮物才會開心;而不是把收到禮物當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收到才在生氣)

比如說男生也可以明白,自己不是理所當然地必須請客,但同時也要明白,如果現在這個女朋友出門就是要你請客,那也是自己選的,在那邊生氣、生悶氣,對方也不會有什麼改變。真的要改變,你可以選擇換一個出門不會要你請客,或是懂得互相體諒的女朋友,這才是根本之道。

所以說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做到不怎麼生氣,或是生氣了但很快就復原,其實原理就是這樣子,懂得別人沒有應該要怎樣怎樣,同時也懂得自己沒有應該要怎樣怎樣,當察覺到自己生氣了,就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看到或聽到了甚麼,讓自己覺得「它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然後好好的去想一想「為什麼它不行這樣對待我?」以及「那我要如何對待對方(或對待自己)」,那自然在生活中就不太會生氣,或是生氣了能夠快速復原。

皮夫 p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