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關於相關的問題我其實詢問過很多朋友跟使者,但可能因為從小到大的環境讓我即使知道眼前的是錯誤的或是有偏誤的也缺乏勇氣去面對與解決,所以想要多多累積建議與勇氣,在這邊先謝謝曾經幫助我的人與此時閱讀與回覆我的使者,你們都是我人生的一道光。
我從小就活得很壓抑,父母對我的約束無一讓我安心,我總是覺得神經緊繃、不適,但是又不到憂鬱的程度,只要離開有家人在的環境,那種不適感就會消失。我討厭家人總是限制我的自由與決定,即使已經大學了仍然不准我打工、騎車、與他人交往,也不准去外縣市玩,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好多,價值觀上的摩擦與生活習慣的相異也讓我真的好討厭,雖然都是一些看似很小的事,但是都讓我覺得我自己活得不像已經21歲的人,或許比起父母口中的為我好,他們只是更在乎自己是否能夠安心與是否有人照料。上大學之後我依然住在家裡,雖然父母的管束已經稍微寬鬆一點點了,但還是時不時跟我說如果以後去外地工作他們要跟我一起去,或是哪天結了婚都要把另外一半帶回來住或是他們也要跟,我知道當我真正經濟獨立、不靠他們扶養了,我就真正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堅持自己要什麼與不要什麼,但是每每聽到類似的話時,我都覺得好疲倦好害怕,我覺得即使我成年了我的細胞裡還是存留以前的我,已經受傷了的心仍然沒有痊癒。我知道我永遠沒辦法改變別人,所以希望哪天的我能夠勇敢的爭取自己要什麼,與拒絕我不想要什麼
您好,
從您的來信中,可以感受到您長期為了滿足與承擔父母期望而妥協,即便不舒服也努力堅持,這是何其的壓抑與糾結!正如您提到的,21歲確實已經是成年人的年紀,因此需要可供自我支配的空間與空間,是非常重要,且沒有錯的。
希望此封回信,可以與您聊聊與父母互動的突破點、也希望這些討論與陪伴可以給您勇氣。第一部份,關於與父母互動、溝通模式。可以先思考,當壓抑發生時,是否曾經與父母溝通過壓力?以及,一直以來是如何溝通的呢?接著,再進一步想看看,過去是否存在可以與父母順暢溝通的時候呢?例如:您在信中提到父母的管束在您大學時開始緩和,而這種緩和,是否是來自於先前成功的溝通?或者也可能是父母有意識到的「漸漸放手」呢?也如同您在信中提到的,父母提出「上班與結婚均要跟著您」的想法,說出這樣的話時,是否是開玩笑的?還是極其嚴肅的呢?如果是開玩笑的,是否可以從這樣的期許看到您雙親對您的信賴與自豪呢?而關於禁止「打工,騎車,不允許去外縣市玩」,當父母禁止時,是否有說明原因呢?是否是擔心您的安全?而長期以來,是否有曾經說服父母的成功經驗呢?以上這些,都是可以進一步思考的,相信在回溯的過程中,可以拼湊出與父母互動時,可以相對緩和,同時又能盡量表達自己想法與訴求的方式。
第二部分,關於「無法痊癒的傷」。
原生家庭的傷,不論是甚麼,要忽視都很難,更不是可以輕描淡寫地,說消失就消失的存在。從「幸運的人一輩子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要用一輩子療癒童年。」也可以知道,學會共存是不得不學習的課題。那麼,關於這些傷,該如何療癒? 近期有關「內在小孩」的觀念盛行,而常常被誤用。其中最核心的觀念,不是在於心中永遠有一個長不大而受傷的小孩,而是在於,「身為成年人,成熟而有智慧的自己可以好好療癒與保護曾經受傷的自己」這樣的概念。也因此,您在信中提到「成年了我的細胞裡還是存留以前的我」,過去的傷,確實無法改變,但帶著不同的意義,或許也可以讓我們更有勇氣向前。這樣的過程,仍然會悲傷,也偶爾會想起,但相信您的成熟、覺察與溫柔細膩,可以讓您更有能力地保護過去那個受傷的自己。或許,這樣的自己將可以站在另一個角度看父母的成長經歷, 是如何形成如此強大的不安之後,可以形成一種同情的理解?又或許,可以有勇氣嘗試過去成功的互動模式?
最後,謝謝您的來信,每次的書寫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從您的字句中,可以看見您的細膩覺察,柔軟感受,以及顧及父母期待的關愛。也相信知道如此溫柔待家人的您,也有能力,可以保護與療癒過去受傷的自己。如果您希望可以更相信討論,歡迎您來電1995,我們24小時有夥伴可以與您聊聊您的困擾。也歡迎您繼續來信。最後祝您,平安健康,事事順心。